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余新快:离开城市回乡当村官 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2017-06-20 15:11:00

  都说大城市喧嚣繁华,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选择放弃高薪收入,回到家乡鹰潭当起了村官。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今年25岁的余新快2014年从山东建筑大学毕业后,在山东一家空调公司工作。在山东工作的2年间,余新快一直没有找准生活目标,加上自己马上要结婚了。2016年,余新快回到家乡鹰潭,通过参加全市统一考试,选聘为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月湖区童家镇老屋村委会担任主任助理。怀揣着梦想,余新快踏上老屋村这片陌生的土地。

  “刚到老屋村,村民看我年轻,都不信任我。有次,一位40、50岁的村民来到村委会办事,当时就我一个人在村委会,我就和他说有事和我说,我帮你解决,可村民点名要找某某某”这虽是小小的挫折,但也让余新快认识到在基层工作没那么简单,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此以后,余新快走遍老屋村的每个角落,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走进农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倾听他们的心声,体验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难处,和农民交朋友,全心全意为村民百姓办实事。渐渐地,余新快得到群众的尊重和认可,许多村民也开始主动找余新快解决问题。

  

  余新快在村民董悦华家中

  

  免费给村民发放的菌菇棒

  在农村、在基层,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余新快从上班第一天就开始接触扶贫工作,这半年里,余新快走访很多了村里贫困户,感触颇深,余新快告诉记者:“我看到有很多因残、因病致贫的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增收,为生活努力打拼,真的很感动,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脱贫”。老屋村村民董悦华今年60多岁,四年前被查出患有胃癌,现在整个胃已切除,是典型的因病至贫。为了帮助董悦华脱贫,余新快帮他申请了1000棒菌菇棒,为其增收数千元。在老屋村,很多村民靠养牛为生,像贫困户董悦华就养老10余头水牛。余新快积极帮助村里的贫困养牛户申请产业扶贫专项补助金,为贫困养牛户写申请报告,帮他们联系区农林局。余新快告诉记者:“区里有这个政策,我们村委会就对这些贫困养牛户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情况后,帮助达到产业扶贫专项补助金标准的贫困养牛户向区政府申请补助金”。

  像董悦华一样靠养殖水牛的贫困户老屋村还有2户,余新快都一一给他们填写资料,帮他们向区政府申请产业扶贫专项资金。

  

  贫困户董悦华养的牛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自去年9月担任“大学生村官”至今已有半年多。通过这半年多的工作,余新快已不再是起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已渐渐的胜任了村官这一角色,融入了村里的生活。

  对于做好农村工作,余新快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一要敢于吃苦,把握村情民意。到农村来工作就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意,融入村民之中,余新快积极调整心态,主动上门入户走访,和村民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疾苦,与村民拉家常,和大伙的心贴地更近了。

  二要务实工作,不断锤炼自己。在农村工作,跟群众交流不能高谈阔论,要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说话要实,为人要实,做事要实,跟群众打成一片,毕竟文化水平不一样,要特别注意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这样群众才相信你,愿意跟你说实话、说真话。

  三要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农村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需要懂得的东西需要很多。也许在学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农村工作面对的是实际的问题。因此,要摆正姿态,努力去学习新东西,多跟领导沟通交流,多向村里干部请教,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记者桂守强

来源:中国江西网鹰潭频道   作者:桂守强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