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巴次仁给群众送药途中
“要掐着时间、争分夺秒为民办事。”回顾在村的5年岁月,西藏大学医学院毕业的藏族小伙边巴次仁感慨万千。五年间,他见证了村委会旧貌换新颜、藏民欢喜把家还,见证了水渠水塘“满山跑”、自来水儿流到家,也见证了静卧在大山深处的乡亲们最朴实的情感。
2012年4月,热爱基层的边巴次仁如愿考上大学生村官,到仁布县帕当乡普村任职。家里人一开始不理解:“一个大男人天天在村里呆着,有什么出息?”边巴次仁自己也曾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动摇过。“可是每次看到村民徒步几个小时到村委会、气喘吁吁地向我反映情况,想到老百姓经常偷偷送糌粑、土豆在我窗台上,我的心里便一阵感动:村里也是我的家,家还在建设,我若放弃了,怎么能对得起父老乡亲的期望?最终,我坚持了下来,留在了村里!”
边巴次仁帮助群众种树
争取移动基站项目 村里通了电话
边巴次仁任职的普村,由分散的11个自然村组成,有的村座落于缓缓流逝的河谷旁,有的座落于快要触碰天际的山腰间,常年没有通讯信号,村民联系在外的亲人或上学的子女,都要步行几小时爬到5500米高的“天窗”。没有通讯信号不仅给百姓生活带来困难,也让村集体开会变得异常艰难。每次开会前,边巴次仁都要耗时一整天,用最原始的方式一户一户通知到人,耗时又费力。
村里的困难边巴次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有心,没有办不成的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普村通上电话。边巴次仁多次向市、县移动公司反映,甚至鼓起勇气走进县长办公室,亲自向县长反映情况。经过多方协调,县移动公司终于同意给普村建基站。当边巴次仁把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村大会上宣布时,全体村民激动地给边巴次仁鼓掌了五分钟。“你给我们办了大好事,感谢你!”
在基站建设过程中,边巴次仁每天早晨天一亮就来到工地,和修建队员一起用空压机打石头,带领村民搬沙石加固基站,手脚磨出了血泡、肩上磨出了老茧,他也毫不在意,一心只想尽快给普村通上电话。热情的村民也自发前来帮工,不要一分工钱,不喊一声苦累。经过七天的大干,普村移动基站项目终于建成!常年无通讯信号的历史终于在普村结束。
边巴次仁(左二)到海拔6000米的山峰上走访牧民
开办砖瓦合作社 村民住上砖瓦房
普村位于大山深处,村民出行往往要沿着崎岖的山路走几个小时,更别说运送物资到村里了。山外的村民早就住上了砖瓦房,而普村村民却一直住着泥巴房。一遇到刮风下雨天,房子就漏风漏雨,地下污泥横流。边巴次仁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民住上砖瓦房。
“既然砖瓦运送不到山里,我们何不自力更生,在普村开办一个砖瓦厂,既可以方便村民盖房用砖,又可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举两得。”说干就干,2016年4月,边巴次仁整合康阿村剩余劳动力和致富能手,带领全村有技术的农牧民共同出资成立了水泥砖加工合作社,注册资金30万元。
为了烧出质量合格的砖,边巴次仁亲自上阵,一遍遍跟着专家学习。砖在烧结过程中,由于加热不均匀或者冷却过快,经常会缺棱掉角或出现裂纹,边巴次仁便来到窑厂,顶着高温,一遍遍试验、比较,汗水浸湿了衣裳、热气模糊了眼睛,但他毫不在意,一心只想着尽快烧出质量合格的砖,让村民住上梦寐以求的砖瓦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试验,终于烧制出质量合格的样砖。看到砖瓦厂走上正轨,村民纷纷加入,目前合作社招收村民33人,人均年增收500元,使得无任何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烧制出的砖瓦不仅方便了普村村民盖房,余砖还可卖给村卫生室等地,大大增加村民的收入。
除此之外,边巴次仁还发挥专业优势,为村民开展送医送健康活动60余次,为112户村民争取到牲畜混合饲料5000斤,申请村委会榨油机维修费6000元,为村里争取维修水渠费用28万元……
“基层干部要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真正融入到村里,像一个村民那样关注着村里的大事小情。在村里做事情凭的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在边巴次仁眼里,村官早已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他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