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因为靠近陕西和山西,黄土高坡、沟壑纵横。上沟下梁,走过许多弯曲的山路,才能到达这个小村。这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村子,千儿八百口人种着一块一片的梁地,有的庄稼就种在住家窑洞的房顶上。这里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麻地梁村。该村有一个大学生村官叫李振华,2008年,25岁的他来到村里当起了大学生村官,2009年,在全村1097名选民投票中获得赞成票1078票,得票率98.3%,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内蒙古第一位当选为村主任的大学生村官。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小李能当村主任,完全是与村民们能“打成一片”的结果,村民们没把他当大学生看,而是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本村人,是好朋友。这位小伙子也没有辜负众望,当主任后的两三年里,村里一直难解决的水、电、路的问题解决了,还办起了村集体经济。2013年年初,他还被选为鄂尔多斯市人大代表。
为村庄打开信息窗
小李刚到村里时,看到村民们对外界了解少,尤其是对党的政策方针的理解更是一个空白,他就从这里开始,走家串户,很多时候都是在田间地头,一遍两遍三遍地讲,讲政策,讲外面的世界,讲许多致富的信息和成功的例子,直到他们听明白为止。另外,他还仗着年轻力壮,只要谁家需要帮助,他都不折不扣去完成,很多时候干得满头大汗,人家留他吃饭也不吃。他说,要在城里可能吃顿饭不算啥,村民不富裕,你留下吃,人家还要给你准备,能给人家省点就省点。
2007年,小李毕业于江西电力学院,本来在广西一家国有企业已经上班了,可他一直想念家乡——准格尔旗。他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没本事把他调回来,而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消息让他觉得回家乡有希望。2008年4月,他以优异成绩成为该旗第一批100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按照大学生村官尽量回本村工作的政策,他被安排在家乡麻地梁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兼村团支部书记。
刚刚到村里,就给他分配了一个工作,配合旗里做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工程。当时这个政策刚刚实施,村民对政策还吃不透,认为加入合作医疗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留守村里的老人很不理解,认为就是政府在向他们要钱。李振华和村干部每天“爬高下低”一户户走,一家家做工作,讲解农村合作医疗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上门亲自为村民办理医保手续。到年底,麻地梁村到龄的283人参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2%,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成为全旗的先进之一。他的努力,也得到了村民的赞许,在逐渐尝到农村合作医疗甜头的村民们心里,李振华有了位置。
办油厂开豆腐坊
麻地梁村传统种植主要是杂粮杂豆,特别这里生产的胡麻在当地很有名,这里人普遍爱吃胡麻油。以前村里榨油虽然有销路,但一直是小作坊加工,消化有限,大量胡麻都以很低的价格卖了原料。李振华琢磨,村里为什么不能办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油料加工厂呢?说干就干,他下县上市,多方奔走,找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支持,找专家学者问技术。在他的努力下,2009年4月,由旗一家企业和村委会共同投资,引进北京一家机械技术研究所的先进设备,油料加工厂正式开始了有“规模”的生产。村里还决定,加工厂除了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胡麻外,村民还可以自己来加工,只交一部分当班操作工的工资。这样算下来,加工厂除去收购的成本,每年能为村里创收3到5万元。
因为地处大山里,多少年来,麻地梁村的村民吃蔬菜很难,即使想吃一块豆腐都要走上十几里地去龙口镇买。为此,小李又在村里开办了豆腐坊。虽然叫坊,这可是安装了先进的浆渣分离式豆腐机的加工坊,村民们吃上了豆腐,又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问村民,买豆腐要多少钱1斤?原来到镇上是2块5毛,现在在村里是两块钱,周边村的村民也是这个价。而且村民不想用钱买,还可以用自家产的豆子来换豆腐。小李说,豆腐坊效益很好,每天能卖近100斤豆腐,早8点做出来,10点左右就卖完了。
要做打井人
过去的麻地梁村,每家每户吃水靠水窖。所谓水窖,就是把夏天的雨水,甚至冬天的雪水集中起来,再经过天然过滤来饮用。但遇上干旱年,往往还是会没有水吃。
近几年,周边地处低洼的村子陆续打出了几眼深水井,麻地梁村高,打水井有困难,遇旱年缺水时,村民有时会花钱到那些村里拉水吃。雇一辆三轮车,再加上买水钱,一次需100元;如果不喂牲畜,一车水仅能用一个月,一年就是1200元。李振华有办法,他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专门负责给村民们拉水。经过测算,拉一车水的成本是六七十元,村委会仅收45元,剩余的由村委会想办法补贴。
可总拉水吃也不是办法。去年,李振华与村“两委”班子琢磨后决定,麻地梁村也打井。目前,打井项目正在实施中,已投入120万元,还有一些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经过勘测和设计,井需要打600多米深,计划还需要200万元。记者挺为他发愁,可小李却信心很足。
村支书李在林介绍,李振华来到村里后,就跟村干部商量着加快修路步伐。现在村里一共修了10.5公里沙石路、8公里到户路和3860米排水渠。今年开春,麻地梁村还要重建高压线等,以保障村民用电。“小李的努力和他干出的成绩,我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李在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