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京(右)传授獭兔养殖技术。
他携手务工人员创办了村里第一家家具制造企业,他示范流转土地320亩创建了村里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他与运输能手合作成立了村里第一家运输公 司……任职6年来,他共带动20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近4倍。他叫程广京,河南省兰考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程 广京出生在兰考县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小时候,母亲就教导他:“好好读书,你就可以不和土坷垃打交道”。2008年大学毕业,他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知学院 做了一名政治老师。爸妈很高兴,逢人就说:“孩子有出息了,跳出了农门!”有一次,程广京无意间看到河南省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消息,他瞒着父母报了名, 并被顺利录取了。当他把这则喜事告诉父母,谁知换来的是父亲的大发雷霆:“把好好的铁饭碗丢了,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能干什么啊!”
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父母才勉强同意他回乡当大学生村官。他被分派到距离老家不远的董庄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一职。
董庄村全村2568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贫困村、棘手村。
程广京上任时,村里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入村第一天,他就一个人静悄悄地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寻求发展之道。通过走访,他发现部分村民思想保 守,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强,导致村里长期摆脱不了贫困局面。于是,程广京开始带领群众学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并从网上下载全国先进村党支部的致富经验宣 讲片,组织群众学习。为了更好和党员群众打成一片,他还成立了“董庄村党员之家”和“大学生村干部服务站”。
村里的变压器年久失修,村 民生产生活用电难,他多次自费到县电业局联系,最终为村里争取到了2台大负荷变压器,结束了以往村里供电“一会一小停,两天一大停”的局面。董庄村的“水 泥”路是出了名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下决心帮村民解决这一难题。在程广京的带动下,董庄村共修水泥路5000余米,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泥路面 全覆盖村,为村子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董庄村这样一个豫东典型的农业村,在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的情况下要想上项目、求发展,实非易事。经过调研,程广京确立了以“加快调整种植业、重点发展养殖业、迅速拓展劳务经济”的发展思路。
第一步,程广京决定在村北建立特色种植示范园。种植户翟书库想贷款,程广京自愿拿出工资本为其做抵押。他还拿出自己用来结婚的钱,建造了两座日光温室, 作为示范棚和育苗棚,为农户免费育苗。大棚建设期间,一个深夜,天降大雨,为了保护大棚墙体,程广京骑着电动车冒雨赶到现场,爬到3米多高的墙上盖塑料薄 膜。因为墙潮打滑,他不小心摔了下来,导致左手腕骨折。伤好后,他一如既往地忙开了,毫无怨言。
程广京紧抓时机,发挥特长,结合本村实 际,自筹资金创办了佳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和信息联络员。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的运作模式,为入户社员提供 “种、产、购、销”一条龙服务。他还多次与劳动部门协调,先后对外输送务工人员600余人次,为村里带来了1000余万元的收入。
在程广京的努力下,董庄村“人人有事干,人人找活干”,早些年遗留下来的酗酒闹事、打牌赌博等陋习都逐渐销声匿迹了。群众观念新了,心气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大了,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