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超(右)和合作社成员韩先密查看肉鸡生长情况。 朱超 供图
2015年10月底,江苏省盱眙县首届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收官。盱眙县官滩镇圣山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超的创业项目赢得了评委们的青睐,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日前,记者连线朱超,感受他创业历程中的风雨和阳光,探寻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精神密码。
瞅准机会出手, 成就富民产业
记者: 朱超,你好。首先祝贺你在创客大赛中摘得桂冠!虽然是县级规模的比赛,但参赛项目也有上百个,充分体现了你的实力。请分享一下你的创业经历。
朱超: 2011年7月我从南京审计学院毕业时,曾有不少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当村官。在戚洼村,我发现有几户村民与盱眙知名企业温氏公司合作养鸡,每年可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于是,我就和他们酝酿筹建官滩戚洼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目的很明确:就是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养鸡,将本村零散的养殖户聚集起来。
合作社的运行使得戚洼村成为温氏公司在盱眙最大的肉鸡养殖基地,每年出栏肉鸡200万只。合作社的 “抓鸡队”、“防疫队”、“运输队”和“鸡屎队”,为本村数十个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记者: “抓鸡队”、“鸡屎队”……这些名称很接地气啊,都干些什么活?
朱超: 顾名思义,“抓鸡队”专门负责肉鸡出栏时抓鸡上笼、装车;“防疫队”负责为鸡打针防疫,给小鸡修嘴;“运输队”将成品鸡运送到销售地,将鸡苗拉到村上;“鸡屎队”负责在鸡出栏后将棚内鸡粪销售给客户,用作有机肥料,一般都是销往山东寿光。这些服务队伍成员全是戚洼村村民,像“抓鸡队”中的陈进勇、韩绍明,是二级残疾,“防疫队”的李玉堂是低保户。“运输队”现在有4辆车,其中一辆车的车主叫张平松,原本在外打工,现在买了辆农用车专门负责运输成品鸡,每年净利润10余万,还可以照顾家。
村民当初一句话, 差点把我“噎住”
记者: 你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创业情景。而事实上,这个过程并不是如你说的那般轻松。
朱超: 是啊,其中充满了难以想像的艰辛。一开始,动员村民投资盖鸡舍,村民一句话就把我回死了:“你让我们养鸡,自己怎么不养?”于是只好自己带头养。
可钱从哪里来呢?我刚刚毕业,谈不上积蓄,向朋友借,遭遇婉言谢绝,最后还是姑姑借了5万元,加上县委组织部帮我担保,从江苏银行贷了10万元贴息贷款。很快,建成一座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村民们看我“玩真的”,对我的建议信任了很多。
养鸡的苦头我算尝尽了。夏天,棚内温度至少37度,我们每小时进棚1次,把鸡赶出来活动活动,让鸡喝水降温。做完这些,身上都湿透了,身上长满了痱子。到了冬天,夜里必须随时关注棚内温度,否则小鸡会被冻死。
记者: 看来创业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还是个体力活。
朱超: 吃苦算不上什么,真正考验人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2013年,我投资参股武团山草鸡养殖基地。当时觉得草鸡蛋市场前景不错,哪知道投资不久就遇到禽流感,不仅草鸡没人买,连草鸡蛋销售也不行。仅那一次,就损失10多万元,使我背负了5万元的农商行贷款。
还有一次去南京送货,真是现实版的“人在囧途”。因为前一天晚上我们装货装到凌晨1点多,一大早7点半出发,回来的路上,闻到车里有糊味,靠边一看,发现面包车水箱漏水,没水了。赶紧就近下高速,刚出收费站车就熄火了。我们把车推到路边,等修理厂来车拖,一直到天黑才赶回家。
拉长短板, 补好电商这一课
记者: 经历了这些风雨坎坷,是不是事业更稳定了?
朱超: 我从事创业,既有外在激励,也有内在激情。在入职培训中,县委组织部、团县委、人社部门就设置了创业方面的培训内容,也请了一些村官前辈现身说法,鼓励我们带动当地的村民一起创业。就我个人而言,也希望通过创业,为村民趟出一条致富路。几年奋斗下来,我深深感到,我们有选择安逸的权利,但我们不能放弃梦想,年轻人应当志存高远,即使吃一些辛苦,而阳光总在风雨之后。
也正是我全身心地投入,才吸引了更多村民加盟,实现了大家一起致富的愿景。老子山镇的陈涛原本是洪泽湖上的渔民,妻子是我们戚洼村人,每次看望老丈人时,听到大家都说养鸡效益好,与自己捕鱼的收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向合作社咨询了解后,一次性拿出积蓄兴建了3座标准化鸡舍,目前成为合作社中养殖比较成功的社员之一,年盈利20多万元。
目前,合作社吸引了42户村民加入,辐射带动100余人从事肉鸡养殖,总投资达到561万余元,年出栏成鸡200万只,合作社成员户均收入7万余元。
记者: 如今,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这方面你有什么举措?
朱超: 青年创客大赛之后,我和获奖者一起交流创业,觉得线下做得再好,仍需发展线上,做好电商,扩大市场,而我在这方面却落伍了,必须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于是,在县委组织部门的支持下,依托盱眙县大学生村官电商服务中心,我们于2015年11月23日合伙成立了淮安山里人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线上销售盱眙土特产,包括我们合作社的土鸡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