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我骄傲, 我有一个当村官的同学
2016-04-01 09:51:00

  编者按  郭峰和梁天财,一个在都市打拼,一个在田野跋涉,似乎毫无交集。但他们曾在同一个节点上交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同窗。因为郭峰开了微信公众号专门写“同学们的故事”,就有好几位同学向他推荐“最优秀”的梁天财,还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写。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之前跟校友们聊天时,我们讨论过一个话题:每一个考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人,在最初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不过,时间久了,激情就会在日渐琐碎中有所淡化。而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做村官,都能做到让我们为之骄傲甚至敬佩的人。

  他是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的大学生村官梁天财,正式职务是村书记助理。他是扎根基层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村官。                        —— 郭峰

 

图1梁天财在瓜地里查看“有字南瓜”长势。

 

图2梁天财和村民一起抢搭救灾帐篷。

 

 

听了他的故事,我女朋友说:天哪!

  毕业后,很多同学回到家乡通过公务员考试,有的还当上了官。他也回来了,只不过,他考的是最底层的那种“官”,村官。跟其他有“大能量”的同学不一样,他做了很多小事、实事。

  一天,我问女朋友:“你猜一下,这家伙干了3年村官,给他们村争取了多少扶持资金?”女朋友说,“没概念”。然后,她从100万不停地加码,一直加到了1000万,最后当数字定在1500万元时,她捂着嘴很是吃了一惊:“天哪!”是的,尽管我女朋友对数字方面一向不怎么敏感,但她也知道1500万元不是个小数,肯定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搞来的。

  这3年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从他的朋友圈里接收到一些“乡村信息”。一开始的时候,信息往往都是这样的:今天,台风来袭,他负责扎帐篷安置村民;明天,暴雨受灾,他负责筹募生活物资;后天,又是村民的橡胶木材滞销,求销路。以至于有段时间我们同学只要一聚会,就忍不住吐槽同一个话题:“财哥呀,你怎么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啊!”再后来,他的朋友圈里就开始多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正能量”:他挽着裤腿种试验田、他管辖的贫困村是全镇第一个所有自然村都通上水泥路的、他组织贫困户看了第一场电影、村里的水井成功出水,以及各种透露着欣欣向荣迹象的乡村美景。

 

  听了他的故事,我跟自己说:厉害!

  当我深入采访他,静静地听他说完他的所有故事后,我感到非常震撼。那种感觉就是,“你永远也想不到那些简单的朋友圈信息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有人做成了你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儿”。

  他告诉我,他毕业后分到的那个村,是全镇最穷的,也是基础设施最差的。刚到任那会儿,他虽然想踏踏实实做点事,但具体做什么,怎么做根本没有概念,只是想着能帮村民解决点小困难就行了。

  而事实上,基层工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一个本科毕业生的想象。比如,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到村后,村民们根本不买账,没人愿意搭理他,再加上他听不懂也不会说当地方言,一切都让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来镀镀金的“飞鸽干部”而已。

  然而,令村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飞鸽干部”一呆就是3年。慢慢地,他们发现,这个实诚的小伙子,好像是来真的。到村3个月后,他就能用一口流利的方言主持村民大会了。他还经常骑着他那辆拉风的摩托车,有事儿没事儿就下村入户了解情况,还确实帮他们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真诚永远是最厉害的武器,尤其是当“热脸贴了冷屁股”之后,还能倔强地坚持待人以真诚,只要是人心,都会被他捂热的。轰隆隆响的摩托车,村民们起初抱怨说是“打破我们乡村宁静的噪音”,后来,渐渐成了大家最喜欢听的“乡村音乐”。

  而农民要么不信任你,万一开始信任你,就会什么事都找你。比如,他曾费尽周折帮助一位老人成功申请了低保;比如,他妥善解决了3个村民小组之间的土地遗留问题,率领大家齐心协力搞项目……他说,自己最喜欢“上善若水”这个词,因为,要想深入人心,需要在点滴的积累中。

  赢得信任只是第一步。此后,他白天“下村”调研,晚上回来总结归纳,写了一份贫困村调研报告和工作规划,提出“要致富,先修路”、“种植和养殖结合的混合经济”、“推广油茶树等经济作物”等。

  因为他对基层情况熟悉,接地气,所以,每次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镇里都安排他去汇报,很多工作也都征询他的意见。慢慢地,向他倾斜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他用这些资源,为村子修路、救灾、调整经济结构。

  他们村修了第一条水泥马路。关于这条路,他给我讲了一个小插曲:修路要占用一位老人家的猪圈,谁去说都不行,最后还是他三顾茅庐,正面劝说,侧面迂回做老人亲友工作好多回,老人终于被他说动了,自己动手拆掉了猪圈。如今,这位老人每天最爱的事就是,跟其他村民坐在路边新修的休闲亭子里唠嗑,脚下踩着的就是他曾经的猪圈。

  3年时间,他还成了一个“农业小专家”。他自豪地跟我讲,现在镇里关于农业方面的东西,只要一说,他就马上能联想到哪里种植、大概生长情况、收益如何、销路怎样等等。

  只用了3年时间,他们村就从全镇最贫穷的村,率先实现了全部脱贫。

 

  听了他的故事,同学们都说:好牛!

  转眼间,3年村官任职期满。刚刚转岗为乡镇公务员的他,临行前专门下了一次村,跟村民们道别。看到村民们对他的热情,他很不舍,觉得很多事情还没有为他们办好。

  我调侃他:“你就这么走了,你们村刚脱贫,别又回到以前的老样子啊!”他很有信心地回答道:“不会的啦,村里现在跟以前彻底不一样了,基本形成产业体系了,而且这几年村民的观念也有了很大进步,只会越来越好!”

  他说,这3年的经历非常充实,虽然有过很多委屈,但他比谁都相信“天道酬勤”的意义。

  认真听我讲了他的故事后,同学们都点了赞,说:“他好牛呀!”我把这句话转述给他,他却很谦虚地说,“哪有,把我们班任何一个人放到我的位置上,都能做出同样的成绩来。”我立马接话说,“不可能,一般人没你这么执着,一定坚持不下来!”

  曾经都是县、区文科高考状元的我们,到北京上了大学,都是最骄傲的那一拨。你会为有一个当了村官的同学自豪吗?说实话,我们之前肯定“不会”。但在真正走进他的世界之后,我们都为他自豪、骄傲,甚至敬佩、崇拜。有一段话对于他特别合适:“他的存在,总能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希望和生命的张力。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踽踽独行,一步一步前往想去的终点。在如此芸芸众生中,他们都是那么普通的人,但却尽全力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他就是这种人。所以,不论他在以后的新平台上做出什么事来,我们虽会惊叹,但不再惊讶。这,本就是他。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郭峰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