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陈芳芳:从村官到税官 让青春在燃烧中闪光
2015-10-19 09:48:00

  陈芳芳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2011年通过公开招聘,她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让青春在田野里闪光。2012年,她又顺利通过国家公务员招考,成为了一名基层税官。从村官到税官,尽管角色不同,但她始终将镜头对准了为人民服务,始终坚定着“学以济世”理想,绽放着青春的光彩。

  适应环境,真情融入农村

  2011年8月,她被分配到平度市一农业大镇---兰底镇。宿舍是平房,厕所是胡同旁边的公厕,晚上用马桶,房间没有风扇,每天晚上7点停水,艰苦的生活环境让城里长大的姑娘开始想家。然而,在领导和同事关怀下,她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逐渐融入到了农村。

  她以乡镇干部包村入户为契机,为自己制定了“123”调研计划,即每周驻村一天,每月调研两次,每次至少走访三户群众。她通过走访调查、登门拜访,与村民聊天拉家常等方式,及时了解村情,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同时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增进了与村民的感情,很快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也完成了从学生到村官的转变。

  2011年受“梅超风”影响,她所包干的东辛庄村河水泛滥,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村委决定将河水引到地势低洼的地方,导致部分村民的农田被洪水淹没,刚拔节的玉米涝在田里。当她看到老农心疼的表情,她立刻和村委领导进行了沟通,并向镇里领导进行了汇报。在镇领导的帮助协调下,村里借到了抽水机,地里的水被排干了,倒伏的玉米也被救活。看着农民满意的笑容,她心里暖暖的,也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村官变税官,青春继续在基层闪光

  “年轻人要有追求,要志在四方,不能安于一隅。”乡镇党委书记的一句话让陈芳芳决定参加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做好村里工作的同时,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备考,每天的晚睡早起终于换来了回报,她顺利被城阳国税局录取,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另一段征程。

  实习阶段,她先后在人教科和税源管理一科实习。她端坐工作态度,从“零”开始。作为新人,她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扫地、拖地、擦桌子样样不落。同事们来到办公室看到的总是干净的桌子,冒着热气的水杯。“小陈,真勤快。”熟悉她的人总会这么说。对于地理专业的她来说,税务知识复杂、高深。为了尽快掌握业务知识,进入工作状态,她虚心向领导和老同事学习,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税务知识。经过两个多月的实习,在科里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她慢慢熟悉了税务登记、催报催缴、非正常户管理等业务,从一个“门外汉”慢慢成为了“局中人”,也领悟到了“携手进步每一天”的文化理念。

  初任培训后,她被正式分到了纳税服务科发票岗,从事票种录入、发票验旧以及发售等发票管理工作。定岗后,她依然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岗,扫地、拖地、擦桌子、烧水、倒水这一连串动作已成她的习惯。不过,相比实习时,她还多了两个动作,整理表格、装满打印纸张。服务大厅作为全局业务最集中的地方,所需表格报表多达40多种,一天下来原本摆放有序的各种表格变得杂乱无章。每天早上她都需花大量的时间对各种表格进行整理归类并及时补充。同时,为确保不因打印机缺纸而增加纳税人等待的时间,每天早上她会把大厅所有的打印机都加满纸张。尽管每个早晨她都过得紧张而忙碌,但她感觉充实而快乐。

  8:30上班开始,她就像上了发条的钟一样开始运转,一丝不苟、准确无误的处理业务。服务大厅是直接面对纳税人的窗口,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各行各业的纳税人。一个微笑,一句“你好”,她热情迎接每一位纳税人,耐心解答每一位纳税人的问题,认真办理每一笔业务。服务大厅往往人满为患,为了尽快地为纳税人办理业务,减少纳税人的等待时间,她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一天下来,她腰酸背疼,眼睛干涩,但当她看到一位位纳税人满意的笑容,听到一位位纳税人充满感激的“谢谢”时,她感到自豪感和成就感。

  迎战“营改增”,微笑服务惠民生

  对于刚进单位的她来说,真正的挑战是在“营改增”时期。面对纳税人数量的激增,政策文件的不断更新,纳税人对政策不理解的抱怨等情况,她开始着急上火。如何才能尽快熟练掌握“营改增”业务,让纳税人理解“营改增”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认真思考后,她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除积极参加系统组织的业务培训外,她还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学习“营改增”教材,认真研读相关的政策规章,主动向“营改增”教师团队请教学习,通过报纸、网络等形式及时了解“营改增”新动向、新政策,不断增强对“营改增”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面对络绎不绝的纳税人,面对天天爆满的大厅,越是这样,她越是在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解答纳税人的咨询疑问时,她总是用尽可能简洁易懂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在办理每笔业务时,她总是面带微笑、起立相迎。有一天,正当她忙得焦头烂额时,突然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将一摞厚厚定额发票存根联放在她面前,她起身本想告诉他需排队叫号,却见这名男子双手拄着拐杖,安了假肢的右腿一动不动。他说:“同志你能不能先给我办,我一会还要去接孩子放学,呆久了我怕他着急。”此情此景,她找不出任何拒绝的理由,在征得其他纳税人同意后,她快速核对他的资料。她发现他是定税2万元以下的免税个体工商户,但需验旧的发票总额已超过2万。为了使他继续享受免税政策,在查看他的验旧记录后,她根据发票管理的相关规定把发票分在两个月里分别进行验旧,并叮嘱他以后换发票时就到她的窗口办理即可。看到纳税人充满感激的眼神,她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很多时候我们的举手之劳在纳税人眼中无疑是雪中送炭,只要我们时刻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那么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就一定会实现。

  随着“营改增”业务的深入推进,增加的不只是业务量,与之俱增的还有各种表格资料,每天下来都是厚厚的一摞,为了使各种资料整齐划一并且方便查找,她主动承担起了发票窗口资料汇总归档的工作。每天下班后,她都要将各个窗口收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录入《资料汇总明细表》中,每到月末将所有窗口的资料逐一地核对,确保无误后,进行立卷贴签并及时入库。她说,“作为营改增的参与者,她很荣幸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留下一笔浓墨色彩”。

  脚踏实地,在历练中不断成长进步

  办税服务大厅工作3年后,陈芳芳调整到了政策法规科,从事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收管理的工作。如果说办税服务大厅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前线,那么政策法规科就是核心枢纽部门,对业务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陈芳芳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挑战。

  她接到的第一个挑战便是撰写《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及税收减免方面的分析报告》,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及税收减免因其高风险性一直是税收征管的难点,城阳国税局也将其列为2015年重点工作项目,如何全面准确地反映该局在这方面的管理现状,成了摆在她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她查阅了往年所有的相关资料,分析了近三万条电子数据,制作了几十个数据分析表,经常加班加点。多次因为加班到半夜而被保安师傅锁在办公楼里,周末加班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为了得出一个结论就要分析上万条数据,有时尽管分析了大量的数据却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就这样在反复的修改和分析中,她最终完成了长达2万字的报告,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该局在农产品收购发票和税收减免方面的现状,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得到了局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她说,“那段时间尽管很累,但她很享受那种全身心的投入,很享受那种心无旁骛的付出。”

  严谨细致是她对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不确定的一定要记得加上大约或左右”。有一次,在评估一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企业时,在企业账簿不完善的情况下,为准确计算出该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她对其2014年全年近3000份会计凭证逐份记录统计,最终得出了该企业2014年购进农产品和发出商品的准确数量,这与企业给提供的数据差了300.12斤,虽经核实为企业正常的生产损耗,但是这种“锱铢必较”的严谨作风还是得到了纳税人的认可,并表示会马上按要求完善账簿管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使她更加坚信“只要你不糊弄纳税人,纳税人也不会糊弄你”,严谨细致的法治精神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每一个税务干部最应坚守的底线。

  依法治税,赢得纳税人的真心点赞

  在法规科的岗位工作久了,面对的法与情的碰撞也增多了。不久前,一位做物业管理的朋友找她帮忙,想打“营改增”的擦边球,把税率降低,从而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向她详细介绍了他的计划,包括发票怎么开、跟客户怎么沟通等等。她说:“如果按他的计划,的确可以瞒天过海,但我更清楚的是物业管理目前还不属于营改增的范围,如果那样做就是典型的偷税行为。我不能把朋友害了,更不能把自己给出卖了。”她跟朋友讲明了利害关系,在她劝说下朋友也打消了这种念头,并对她的工作表示理解。古人常讲,君子之交淡如水。在税务机关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和各种各样的纳税人打交道,当这种交往为利益所驱使,友情就会变成虚情假意,不知不觉中自己也会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陈芳芳一直相信,只要我们心里时刻装着纳税人,把最广大纳税人的利益看得重些,把个人名利看得淡些,就能够绕开利益的陷阱,维护好税法的尊严。

  那么,依法治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就要刻意回避与纳税人的来往,对纳税人的合理诉求就不管不顾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处理纳税人的违章处罚中,她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临近下班,一纳税人匆匆忙忙来到她的办公室,开口就说“办税大厅说要罚我2000元,我一直合法纳税,为什么要罚我”。她耐心的安抚了他,并及时进行系统查询,发现原来他是系统定税的个体工商户,系统却出现了逾期未申报的违章信息。她认为通常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于是立即向个体局的同事请教,明确了是系统原因造成的,与纳税人无关。按说她可以告知纳税人让他去个体局处理,但她觉得纳税人找到了她,就得让纳税人信任自己能帮助解决他的困难。于是,她立刻向市局法规处和信息中心的相关领导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并最终从后台做了数据调整,清除了纳税人的违章信息。得知结果后,纳税人十分感激,连连向她道谢。她说,“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因为临近下班而对纳税人推诿逃避,做到了“急纳税人之所急”,我也很自豪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纳税人解决了问题,践行了‘基于纳税人满意’的服务誓言”。

  从村官到税官,一路走来,有过欢笑,有过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如果要问她具体有哪些变化,她说有很多。有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变化,不用像以前那样为停水停电而发愁,也有服务对象的变化,面对的人从农民变成了纳税人等等。正所谓角色转变,但镜头不换,纵然有千番变化,但陈芳芳始终不变的是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效扎实的工作作风。她将在漫长的税官道路上利用好这笔财富,让它保值增值,让它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来源:大众网   作者:城阳国税局 孙艳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