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开幕式现场。
会场外,大学生村官推销土特产。 吴 浩摄
会议间隙,村官与专家交流。
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等单位主办、本报参与协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7月3日至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30多位大学生村官参会。
据了解,本次论坛实际报名人数超过1500人。这么多人搁置繁忙的工作,奔赴青春的“约会”,图的是什么呢?记者利用会议间隙与若干村官闲聊,那些鲜活的幕后新闻,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论坛的魅力。
中原汉子匡垒:
车票订了退,退了又订
河南省潢川县江家集镇胡寨村大学生村官匡垒,去年村两委换届时当选村书记。在与记者交谈时,这位人高马大的中原汉子眼里噙着泪水:“来一趟不容易啊。”
匡垒原先订的是7月2日凌晨的火车票。订票前,他向镇领导请假。“是不是非去不可?”“我想出去开开眼界,为村民找找路子。”镇领导见匡垒态度坚决,就勉强同意了。可从6月26日开始,潢川县连降暴雨,内涝严重,为带领群众抗灾,匡垒连续几天没回过家,更没睡过安稳觉。考虑到汛情严峻,他6月30日主动将票给退了。
虽然退了票,但匡垒心有不甘。汛情缓解后,他又订了车票,踏上南昌之旅。“论坛上能人多,信息灵,人脉广,机会难得啊。”
匡垒此行,为的是向同行讨教脱贫致富的“点子”。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村上有他一个初中同学,他到村里工作后,和这位同学的关系弄得有点僵,根本原因是穷字作祟。村里有个水库,周边是淹没区,按规定淹没区不许种庄稼,可他的那位同学硬是要贪这点便宜,在淹没区种了10多亩水稻,匡垒出面阻止,因而引发矛盾。“要知道一旦汛情告急实施行洪,他将蒙受损失,于心不忍啊。” 匡垒告诉记者,2号报到之后,他就赶紧翻阅会议指南,发现河南省有18名村官参加论坛,其中不乏创业能手,有些项目很适合他们那儿,如封丘县村官种植的金银花等。“放下行李,我就去找封丘县的大学生村官,交换名片,联络感情,当面咨询种植条件和市场前景。打算回去后就组织人到封丘实地看看,给大伙‘洗洗脑子’,帮他们探探路子。免得我那位同学死盯着淹没区那‘一亩三分地’不放。”
新疆姑娘亓华杰:
为开会,坐了三天两夜火车
结识亓华杰,是因为论坛组织参观时,她负责“一号车”人数的清点。“我是新疆的大学生村官,请大家固定座位。下面我开始点名……”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可见一斑。
她告诉记者,她是新疆博乐市温泉县扎勒木特乡浩图尔哈队副书记。为了参加论坛,她从县城坐车一天到乌鲁木齐,又从乌鲁木齐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才到南昌。“走这么远,就是为了听同行面对面传授电商操作技巧。”原来,当地哈族和蒙古族的传统刺绣品种很多,包括床上用品和各种挂饰等,就是卖不上价格,她想通过电商平台,提高知名度,帮助农民增收。她6月28日启程时,淘宝店刚开张3天,之前曾在QQ群里与江苏省宿迁市大学生村官陆松艳多次电话交流过。“老打电话,就是不知道人长啥样,得知她也来开会,我就跑过来了。” 论坛期间,亓华杰只要一有空,就向陆松艳以及其他电商创业有成的村官讨教,从网店的装饰、产品拍照上传到营销技巧,每个环节都问得很仔细。“总耽误人家休息,实在不好意思。我带来了和田大枣、葡萄干等特产,表表心意。”记者问亓华杰收获如何,她回答说:“大了去了,比如有人建议我尽快注册商标,打出品牌,名称就叫‘阿日祥’。因为在蒙语中,‘阿日祥’是温泉的意思,与县名吻合。”
东北小伙焦勇:
会场外,摆摊设点赚吆喝
7月3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开始前10多分钟,吉林省梅河口市康大营镇鲜忠村书记助理焦勇正利用最佳时机,在主会场外的大厅摆摊吆喝,向与会者推销当地的“蒲公英根茶”。得知记者身份后,硬要塞给一听,“你们报纸‘村官超市’栏目帮我宣传过,拿回去尝尝吧。”
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焦勇很有商业头脑,在校期间曾兼职快递代理,挣了几万块钱。2013年到村任职后,对创业情有独钟。今年4月份,成立了“鲜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目前经营蒲公英种植基地600亩,玫瑰花种植基地100亩,带动农户300多户。“这次带来的‘蒲公英根茶’不算多,主要是让全国的同行们了解一下,帮我们推介推介。”
焦勇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论坛,是带着问题来的。他看到论坛上有关于“互联网+”的专题讲座,想请教专家,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互联网+农业”到底怎么搞;二是农业众筹到底怎么玩。“这些前沿的东西,如果自己都整不明白,怎么去带动群众?”
焦勇的确是有备而来。他介绍说,他们镇离梅河市仅有60多公里,是通往长白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地。镇里打算让他参与谋划全镇农业产业开发,也就是利用山地、荒地种植蒲公英和耐寒玫瑰,形成“人造花海”,打造婚纱摄影基地,开发休闲文化旅游。“如果有可能,我想邀请授课专家到我们那儿实地看看,指导我们如何借力‘互联网+农业’,让产业转型成功落地。”
陕西三位“少帅村官”:
拜托同行,多多帮忙
7月3日晚饭前,见到记者正在宾馆大厅采访,来自陕西省的三位“少帅村官”主动要求接受采访。“让我们的土特产也在报纸上露露脸吧。”
汉阴县蒲溪镇社区副书记陈涛是第三次参加村官论坛了。他说,每次参会都能结识到在村里见不到的人,听到在村里听不到的高见。汉阴县被称为“中国硒谷”,生产的农产品如猴头菌、猴头菇等,品质虽上乘,可就是卖不出去、卖不上价格。陈涛所在的社区上半年成立了“农源食品公司”,打算为当地非遗产品“炕炕馍”闯出一片市场蓝海。“‘猴头菇饼干’畅销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也开发了具有养身保健功能的‘猴头菇炕炕馍’。”陈涛介绍说,目前产品已经出来了,正在设计包装。来到论坛现场,得知山东省大学生村官刘加滨正在征集“一村一品”电商平台产品,就想搭乘“顺风车”,让炕炕馍不再沉寂,走进千家万户。
延安市富县寺仙镇寺仙村副书记周青江,说起苹果的“种植经”着实有点专家的味道,可销售苹果的功力略显不足。正因为如此,他想借论坛的机会恶补一下。“如果不来,就听不到像‘农一网’负责人王兴林这样的专家支招。”周青江还将贴字苹果发在群里,拜托同行帮忙,“全国村官是一家,众人拾柴火焰高嘛。”而韩城市嵬东镇嵬峰村副书记贾少奎此行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差距,“大家都已经动起来了,我们不能再等了。”他这次参加论坛,就是想为当地特产“大红袍花椒”找到更多“婆家”。
……
论坛上,听不完的村官故事,道出了他们心中的渴望。如何建更多平台、搭更好舞台,让他们尽情挥洒青春的舞姿?这既是论坛给出的命题,也是论坛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