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北大双学士李庚,当村官真有两把“刷子”
2015-06-23 08:52:00

李庚(左)走访社区经营户。

  “李庚,女,内蒙古赤峰人,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同年8月选聘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大学生村官,现任南苑社区党总支书记。”这样的简历,足以让人感到好奇,而她在村官岗位上的不斐业绩更令人啧啧称赞,最近她成功入选“江苏最美人物”,多家媒体纷纷聚焦她的成长经历。

  走进南苑社区,保安徐国良听说要采访李庚,拉住记者不肯松手,非要聊聊李书记不可。徐国良说,他是去年才到南苑社区的,李庚每天上下班必问他三个问题:秩序怎么样?安全怎么样?居民们有什么需求?去年夏天小区门口一家小饭店的下水道突然爆裂,刺鼻的气味让过往群众纷纷绕行。李庚得知后,马上赶到现场动手清理污秽,并喊来维修队,把本不属于社区管的“闲事”很快搞定。“我们老百姓就需要这样的干部,更佩服这样的干部!”

  金碑银碑不如群众口碑。邓院村是李庚村官生涯的第一站,刚来的时候,老书记陈祥华有三个“想不到”:内蒙古来的、北大来的、还要整天和农民打交道。“能不能干成事不说,只要不成村里负担就不错了。”为了考验这个小姑娘,陈祥华让她负责农村环境整治。按照计划,村里需买一辆4万元左右的垃圾车,这就涉及到“一事一议”筹资问题。当时村民们怎么也想不通,买垃圾车为什么还要农民掏钱?无奈,李庚只好将困难反映到区领导那里,区领导为初生牛犊的犟劲所感动,特地奖励了村里一台车,这让许多村民看到了小村官的“大能量”。

  2012年,李庚代理邓院村主任。一次暴雨过后,村民家中进水、秧田被淹,老百姓冲进村部吵着要上访。此情此景让李庚不免发怵。“火烧眉毛的事儿一刻都等不得!”李庚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迅速赶到现场疏通积水,同时寻求镇防汛指挥部的支持。就这样李庚在没过小腿肚的水里泡了4个小时,终于疏通了排涝管道。“肯吃苦、能办事!”村民们纷纷为李庚点赞。

  任职南苑社区后,李庚一门心思扑在为居民服务上。社区有一位季奶奶,60多岁了,大儿子得了心脏病,儿媳早已改嫁,家中还有一个小孙子。提及两年前的一幕,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那天早晨儿子突然发病了,人送到医院,可到哪儿去找这一大笔救命钱呢? “当时没法了,就去找李书记。”李庚二话没说,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元交给老人,并帮助向民政部门申请困难救助,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关于“一杯水”的故事,至今仍在居民中广为传诵。一次,社区残疾人王某来到李庚办公室,李庚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并陪他聊天。可这个王某被当地人称为“皮五辣子”,社区干部见了他头都大。事隔不久,社区创建文明小区,需集中清理家门口的杂物,王某家门口柴草乱堆,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都没效果。说来奇怪,李庚出面后,王某竟无条件把柴草清理干净了,其他社区干部很是惊讶,不解其中缘由,还是王某自己解开了秘密,“因为李书记不歧视我,还给我倒热水。”不仅如此,李庚还帮王某在物业公司谋了份差事,有了稳定的收入。老王逢人便夸“小李书记有爱心、有同情心。”

  在同事眼中,李庚有点子、有办法。南苑社区主任倪加强拿出一本《社区便民服务指南》小册子,上面印有城镇低保、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社区服务项目等内容,并介绍了各项服务的办理程序和需要提供的材料。退休职工吴邦楼对这本册子赞不绝口:“太方便了,就跟饭馆点菜一样,水电、空调维修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用不着跑冤枉路了。”社区的留守儿童多,李庚就想着为他们建造一个课外学堂,于是诞生了“希望村塾”,并成为江都区大学生村官群体共同的志愿服务平台。在“希望村塾”,孩子们不仅能诵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还能享受课外辅导、文化娱乐。去年,“希望村塾”还上了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

  从草原到江南,从燕园到田园,李庚的身份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青春的方向。“基层是成就当代大学生梦想的舞台,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每每工作或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李庚总会用母校张婕老师的寄语勉励自己。“得知你当上村官,为你感到高兴,也为你捏把汗。前行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是对你的考验,坚持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新的开始。”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蒋 凯 王学忠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