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汪学东:首次练摊出洋相 进城卖菇不会用秤
2015-03-06 09:45:00

  创办花菇种植基地已有几个月,经过努力,花菇终于上市。前几天产量不多,一天也就百斤左右,在镇菜市场和超市就可以消化,随着产量的增加,只能进城到市级农贸市场销售。

  花菇种植基地到市农贸市场的距离有30公里。为了赶早,凌晨3点多就起床采摘花菇,经过修剪、整理、装袋,我和妻子一人提着一只竹篮,共60斤,赶5点多的车,经过两次转乘,于6点50分抵达。刚一下车,一位中年男子就过来问:“这什么菇子?好漂亮!”我俩觉得他不像是买菇的,都没理他,怕太晚到农贸市场占不上摊位。他迅速冲上来问:“你们怎么回事,问你是什么菇子怎么不理人?”妻子回了一句:“如果告诉你,那你可是要买的。”他说:“你们还怕我吃不起,多少钱一斤?”“12块。”他听了有些迟疑,但还是让我称了10块钱的花菇。这时,陆陆续续围上来不少人,七嘴八舌地问:“这是什么蘑菇?”“这个有没有毒?”“这个蘑菇好大,还蛮好看。”妻子不停地介绍:“这叫花菇,是香菇中最好的品种,它的特点大家都看到了,朵大、菇盖厚、含水量低,能够降血压、降胆固醇。”我一边发袋子,一边称重量。第一次遇到这种架势,有点紧张,慌忙中称了6次卖出11斤,心里挺高兴。随后,我们迅速赶往菜市场,谁知还没走多远,就听到身后一个女声在喊:“卖菇子的等等!”回头一看,是刚刚买菇子的老乡跑来,心里有些忐忑,是不是因为菇子不好,要退货,还是斤两给少了,来扯皮。她跑到跟前气喘吁吁地说:“刚刚的菇子我回去‘告秤’了,你们的秤有问题,1.4斤的菇子你们按1斤卖给我,是不是将公斤当成市斤了?我一碗面吃一半就跑过来,生怕你们走了,赶不上,你们做什么生意啊,秤都不会用!”经这位阿姨提醒,我明白了问题出在自己认错了秤星。这是我第一次用杆秤,不是太熟练,全部将公斤的1.4斤的星当成市斤1斤的星。知道原因后,我们三人都哈哈大笑。感谢这位不知名字的老乡,她身上的善良和正义令我敬佩。

  来到菜市场,放下花菇,一会功夫就围满了人,大家不停地问这问那,妻子一边解答,一边发袋子。有了前面的教训,这次称起来就顺手多了。称完之后,顾客问多少钱,我心里迅速算着价钱,旁边一个准备买菇子的老太迅速报出了价钱,我先是一愣,马上笑着说:“不错,是这个价钱。”我认真观察这位老人,头发花白,但皮肤很好,思维敏捷。此时我们正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帮着算账。在妻子的请求下,老太愿意帮我们,我称完报斤量,老太算出价钱,一连算了十几次,又快又准。等一拨人都买走了后,我再把菇子低价卖给老太,另外还送给她半斤以表达我们的感谢。

  8点40分,花菇还剩下最后4斤多。这时一位中年女士凑了过来,在我的介绍下,得知我是大学生村官创业,她就说:“我儿子也是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支持你们。”她把她的朋友拉了过来:“这是大学生村官创业产品,我们支持下,剩下这么多我们分了。”这位母亲的支持,让我更加坚信带领乡亲们种植花菇、发展花菇产业是正确的。

  这次卖菇,不图盈利,主要是想亲身感受市场,通过顾客的反应来检验自己产品的质量。途中遇见的一个个陌生好人,让我的疲惫烟消云散,也让我学会了感恩。(作者为湖北省大冶市灵乡镇贺铺村副书记)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汪学东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