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村官为云南山区儿童募集冬衣。
江苏徐州村官慰问进城务工人员。
四川泸州村官结对留守儿童。
安徽亳州村官走上街头,维护交通秩序。
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出现在每一次灾难现场:在“威马逊”台风中不眠不休、苦苦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云南鲁甸地震废墟中与时间赛跑抢救生命,徒手刨出被埋村民……他们还出现在农村、社区的敬老院、学校,出现在任何需要爱的地方,为老人送去粮油米面,为留守儿童募集冬衣……这群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生村官。
2014年,各地大学生村官开展的公益活动如同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他们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引导了公益事业新风尚,播下了无数善的种子,收获了无数爱的花朵。
新年已至,让我们翻开厚厚的日记本,一起回顾那些感人的片段,憧憬下一个更美的春天。
灾难来临时,
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
时间:7月18日
事件:
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该镇约有5000间民房不同程度坍塌。台风造成文昌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多个村庄受海水倒灌威胁,受困群众上千人。 现场回放:
台风当天,文昌市铺前镇巨浪滔天,海水倒灌,部分道路积水2米多深。该镇铺渔村原主任助理、现任镇民政助理的韩春艳趟过齐腰身的海水苦劝渔民撤离,连续几天没有合眼。7月20日晚,她由于过度劳累昏倒,被紧急送往医院。
7月19日早上6点,值了一夜班的海口市美兰区茄南村主任助理柯剑得知该村的智障人陈光全摔断了右手,被送到镇卫生院后失踪,不顾自己整夜未眠,在狂风中找遍了镇上所有的街道,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遍体鳞伤的陈光全,并立即将其送到海口市中医院……
时间:8月3日
事件: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给当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 现场回放:
地震发生后,昭通市800余名大学生村官迅速投身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地震发生时,大学生村官、鲁甸县龙头山镇营盘村副书记杨枭迅速下山召集村民,刨废墟、救人。杨枭救的第一个村民是40岁的刘文,当时刘文和他的大伯被埋在倒塌的房屋底下。杨枭和其他9位村民由于没有施救工具,就徒手刨人,等把两人刨出来时,已经过去4个小时了。
云南彝良县荞山镇田坝村副书记陈仕富带着5名志愿者火速赶到鲁甸团县委,接受统一指挥,成为了“志愿者总调度”。他安排1000多名志愿者到医院帮助安顿、陪护伤员,到民政局卸载搬运救灾物资,到安置点帮助搭建帐篷。
时间:9月上中旬
事件:
我国西南、西北等地区多次发生强降雨,暴雨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四川、重庆、陕西3省多市遭遇洪涝灾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现场回放:
9月11日,四川广安市遭遇暴雨袭击,广安区、岳池县等多地街道发生内涝,邻水、华蓥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大学生村官、广安区果坝村书记彭钒组织应急队伍连夜巡查。在巡查至村1组陈万伦家附近时,他观察到山坡有些异常,当机立断动员该户及逗留群众转移。“轰…”,刚转移不久,大片泥土顺势往下冲。村民紧握着他的手:“多亏你提醒,不然我们就糟了!”
9月13日,重庆长寿区普降特大暴雨,大洪湖水位超高,沿湖多地被淹, 3400多群众无家可归。大学生村官郭永乐、李默、张宏伟、谭建军和消防、武警、公安人员一起进入泥石流垮塌现场,对被埋人员进行挖掘施救,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平凡日子里,
他们是幸福的守望者
福建省福清市:
“春蕾小分队”专帮困难群体
大学生村官建立“580(我帮您)”服务平台,覆盖福清市24个镇街100多个行政村。其中“春蕾小分队”是“580”服务平台的系列品牌之一,旨在以集体的力量帮扶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关心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
“一束鲜花比不上促膝长谈,一次捐款不如‘常回家看看’,只有把困难群众当亲人,常去看望他们,他们才会把你当亲人。”福清市大学生村官黄琳瑛感慨地说。“春蕾小分队”自成立以来,本着这一理念累计到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工地、孤儿院、敬老院等地开展志愿活动137场次,服务群众5800多人次。
江西省宜春市:
村官联合会 为灾区筹善款
江西省宜春市优秀村官牵头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联合会,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会多方面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公益活动平台,成功打造了一张村官公益服务“名片”。联合会经常组织村官进社区、到养老院、学校等地开展公益活动。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后,联会会和各分会第一时间组织了“情系鲁甸爱心义卖”活动,共为灾区募集善款9.3万余元,并通过相关渠道将义卖款项汇至灾区人民的手中。此举不仅赢得了当地市民的赞誉,也在全国的村官群体中引起了不小反响。
上海市崇明县:
回收旧电池 成就环保品牌
“农村废旧电池污染太大了,我们要想点办法!”令上海市崇明县建设镇首批大学生村官、2008年到村的郁顺康、王柳香、冯文晶没想到的是,当年他们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如今却成了当地村官工作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到岗后,3位村官发现了一个现象:不少村民把废旧电池直接丢弃在农田里、沟河中。3人商量后决定组织开展环保活动,用小礼品兑换村民家中的废旧电池,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村民提高环保意识。如今,全镇设立了3个中心回收站、13个村回收点,供村民随时交投废旧电池。该项目被评为崇明县“十佳”志愿者品牌项目。
村官做公益, 就是不一样
记者手记
说来惭愧,如果不是要做本期策划,我不会知道我们的大学生村官在社会公益上已经做出了这样斐然的成绩。盘点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大学生村官这个年轻群体,做起社会公益来,让很多专业的公益团体都自愧不如:在灾难来临之时,他们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勇敢无畏,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他们对群众嘘寒问暖,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生活。
曾几何时,80后、90后被说成是“自私、任性、冷漠”的代名词。同样处在这个年龄层次的大学生村官,以他们的言行回应了这种误读。值得深思的是,他们是刚走出校园、稚气未脱的孩子,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传播向善正能量的使者?
宁夏一位25岁的女大学生村官告诉我,是因为真正走近了群众,才深刻感知了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才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用所学的知识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她的公益之路是从帮助村里一个智障少女开始的。原本只是想偶尔送点食物,帮她活得轻松一些,可一段时间后那个少女对她产生的依赖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责任感促使我想要尽最大力量帮助她,帮助全村残疾人。”她说,从那时开始,她开始正视公益的力量。
她的故事很典型。在采访中,我发现许多大学生村官都是这样走上公益之路的。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大学生村官开展公益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学生村官做公益,影响力更大。这是因为这个群体掌握了最新的科技手段,微博、微信甚至微电影,都成了他们开展公益的“装备”,民政部门、企业、爱心人士等都成了他们为困难群体牵线搭桥的纽带。一位浙江的大学生村官告诉我,“工作性质让我们很容易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能找到大量有心帮助别人的人,这样我们就能快速搭起平台,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他说,“我们不止是自己做好事,我们还有能力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帮助更多的人。”他举例说,“我结对一个贫困学生,每月捐助他100元,一年也就1200元,可我如果发动300人成功结对,每年就有36万了。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公益,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大学生村官做公益,真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