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80后大学生村官张安盼:为挂包户抹掉穷帽子
2014-08-25 15:09:00

  80后大学生村官张安盼于2008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回到家乡四川广元剑阁县江石乡任梨垭村村主任助理,2013年任梨垭村副书记。几年来,他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创业示范,在广阔田野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多次被县、乡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为挂包户抹掉穷帽子

  “我这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终于快让小张书记给我抹脱了!”该县江石乡双塔村二组高中华见到笔者时喜笑颜开。原来,他家5·12地震中房屋严重受损,新建房屋花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欠下十余万元的贷款。妻子由于常年多病,看病吃药花销也很大。为了还债,老两口不得不外出务工,由于年岁已大,老高在建筑工地上劳累了一年后,眼睛患上较为严重的白内障,行动极为不便,不得不回到家中养病,家庭从此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在剑阁全县开展党员挂包帮活动中,张安盼了解到老高家中具体情况后,主动请缨挂联。他积极和县人民医院取得联系,将老高的眼疾情况与主治医生进行了交流,帮助办理好了免费治疗的所有手续,送他去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除去了病疼的折磨。

  在今后如何致富的问题上,张安盼结合老高家的实际困难,主动送去100只剑门土鸡苗,并请禽牧站的工作人员上门讲解养殖技术,同时和县鑫宇土鸡养殖回收公司签订了土鸡回收协议,解除了老高养鸡的后顾之忧。目前,土鸡长势良好。

  张安盼开创的产业园在今年海椒育苗时,专门为老高家免费育了2亩海椒苗子,并帮忙移栽到老高家的承包土地中,同时还与老高签订了海椒回收协议,待海椒成熟回收后,老高家今年的家庭收入可达到1.5万元。

  目前,虽然土鸡未长大,海椒没有成熟,但人们已经在老高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

  说给群众听不如做给群众看

  如何从帮扶个别群众脱困到带领更多群众致富?张安盼告诉笔者,说给群众听不如做给群众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去年春,江石乡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大力培育植养业的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张安盼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通过土地流转,走规模化、产业化、合作化的发展路子。

  2013年9月,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的鼓励下,张安盼与双塔村28户村民签订了15年耕地流转合同,租用该村较为偏远的撂荒耕地105亩,并利用周边荒坡80余亩来建设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他的发展规划是:以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为主题,以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产业化为目标,用三年时间,建设成一个集生产与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引领老百姓走出一条产业调整、科学兴农的致富路子。

  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老百姓不接受更不理解,认为土地是张安盼承包的,园区形成后如土地再转给别人耕种,将来还能收回来吗?张安盼挨家挨户登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多次去与农户沟通,并且一次性靠借贷拿出了土地租赁费30万元,足额兑付到老百姓手中。张安盼的行动与真心感动了群众,成功地取得了100余亩土地的使用权。

  在产业园内,张安盼组建了以本地在家村民为主的临时工队伍,进行土地耕整,建微水池,采取喷灌模式,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去年冬天,园内栽下了4000余株核桃树,三年后就能初步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60——130万元。

  今年3月,张安盼与广元市鑫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海椒种植合同,利用林下间套植海椒70亩,年产值可达40余万元。目前,张安盼按照循环农业的思路,积极筹划剑门关土鸡、生猪等养殖业,计划建设圈舍2000平方米,年可出栏生猪2000头、土鸡20000只。整个示范园区将形成林果蔬菜加畜禽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

  张安盼希望,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推广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运用,让当地村民开阔眼界,转变思想,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早日把腰包鼓起来。

来源:广元日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