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三位大学生村官创业故事带来的启示
2014-06-27 11:05:00

  图为大学生村官卢双华在养猪场。

  大学生村官中不少人都胸怀带领群众致富的一腔热情,因而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但与他们较高的期望值相比,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成功率却不高。究其原因,除缺乏必要的创业经验、技能支撑、资金保障等条件外,前期调研能否做好做实,也是导致创业成败重要的“先手棋”。

  故事一:串门串出创业项目

  在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提起“春来早手工作坊”,村民们无人不知。这个作坊是垫湖村党委副书记桑乐在村里串门串出来的创业项目。桑乐所在的垫湖村,因较早开展土地集中种植,村里的土地全部流转,留守妇女连农活都没得忙了。桑乐发现,留守在家的中年妇女多数缺技术、缺经验,不具备外出务工的条件。经过挨家挨户串门聊天后,她有了初步的想法:留守妇女也是生产力,能不能发动大家做些“三来一加”项目,赚钱补贴家用呢?

  有了创业的初步意图,桑乐在村里继续串门调研。她又进一步了解到,留守妇女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不适合长时间离家工作。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担心自己技术不行,一天赚不了多少钱,不太热心做“三来一加”项目。

  既然“三来一加”项目不行,桑乐只好另寻门道。不经意间,桑乐发现隔壁的阿姨在家做缝制袜子的手工活。她想,农村妇女和老人擅长的就是缝缝补补,何不做这个项目?她当即联系县城袜子供销商,拿到一批货回村,挨家挨户动员,介绍袜子的缝制方法,给村民计算收益账……因技术简单易学,村民们很乐意参与,“春来早手工作坊”就这样开张了。

  经过2个月努力,“春来早手工作坊”逐渐形成规模。在此基础上,桑乐成功实现与总经销商的单线联系,省略中间多道经销环节,提高了村民加工的价格。目前,“春来早手工作坊”拥有仓库1间,技术指导员2名,带动50余名妇女就业。除织袜子以外,作坊的业务还扩大到衣料精修加工,留守村民有了更多赚钱机会。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蒋 凯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