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迈出象牙塔已经快两个年头,我的“村官”生涯也有一年多的历程。曾学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在农民跟前基本上排不上用场,还是做回一个农民吧!
让我顿生厌倦,有填不完的表、写不完的各种业务笔记,还工作期间,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首先是个人的思想转变问题,从农村走出去就是为了不再当一个农民,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不再看别人的脸色办事情……但如今,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明白了“村官”肩负的使命,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了农民生活得不再那么困难,我选择当“村官”这条路无怨无悔!其次是工作上的重复务虚有乱七八糟的家长里短、矛盾纠纷……这一切的一切,曾经让我这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喘不过起来。刚到村,村支书没给我太大的压力和担子,只是让我先适应。去过几家,热情好客的村民们还留我吃饭住宿,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我高票当选为山城乡谢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憨厚的村民暖了我的心,他们的重托也拴住了我的心,我漂浮的心有了居所——谢庄村。
在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我开始了“上传下达”的工作,算盘珠似的等待领导的安排,一拨一动,不拨就不知道该怎么动了。说实话,我所工作的村里条件离我出生的村子还差很远,从去年的逐户调研之后,我就知道了我们村子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发展瓶颈: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差。全村耕地面积10792亩,梯田面积仅有900亩,川台塬地550亩,草地、退耕地1452亩,剩余的7890亩都是山坡地,土地费力差,加之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农民都在靠天吃饭。
第二、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对市场不了解,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
第三、子女上学负担重,农村义务教育缺失。我村的小学已经撤掉好几年了,到义务教育年龄的孩子上学路途远,好多农户为孩子上学在山城乡街道租房子住,并有家人陪读,一方面加大了家庭的开支;另一方面占用了家庭劳动力,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四、农村饮水困难。全村共有水泥窖542口,土窖102口,集流场128处,虽然户均有3口窖,但天旱少雨,多数睡觉难以蓄水,养畜饮水困难,制约我村的经济发展。
第五、交通条件差。谢庄村距山城乡政府26公里,村内仅有3公里的砂砾路,村组内未有网路化道路互通,好多农户都依山挖窑洞居住,交通条件十分落后,其中谢庄村钟阳山组的5户人家被沟壑包围,有人戏称是谢庄村的“台湾的”,农户通往田地的道路也被沟壑阻隔,给种地的农户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第六、农民思想陈旧,缺少知识技能。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现有耕地没能全部种植,农民安于现状,只要有吃有住,就懒得吃苦出力,农民“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严重。
面对如此境况,我不能再坐以待富,因为我是谢庄村的第一书记,就要把为农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就要转变农民的思想,就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就要改变农村的面貌。
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不牢,农村发展不快。要实现脱贫致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兴办小学,加强教育宣传,让家家户户都能够重视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至少掌握一门种植、养殖或其它技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第三、加大农业的投入,发展特色产业,成立粪土种植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规划修建村组道路,实施梯田建设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公平有序地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有效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敢让农村换新颜!
做老实人,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当好干部,时时刻刻替群众谋福利,若要问为什么,只因我也是个农民!(环县山城乡谢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赵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