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步入第七个年头了,点击各地亮点,一个个高频词映入眼帘,一个个创新元素渐次呈现:择优选聘、驻村实习、成长档案、量化考核、分类培训……高频词的背后,彰显的是村官工作探索前行的坚实步履;创新元素的叠加,勾勒出一幅村官工作的创意画卷。
选聘篇——
提高准入门槛,注重实践能力
选聘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人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为从源头上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质量,江苏从2012年开始实施“985”高校村官工程,至今已连续推进3年,累计选聘2091名“985”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江苏当村官。该省对“985”高校毕业生中的党员和学生干部,取消笔试面试,采用驻村实习方式,把农村当考场,以实践当考卷,请群众当考官,注重考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985”高校村官工程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先后推荐3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到江苏参加驻村实习,各接受地则选取工作基础较好的村作为实习基地,并选派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结对指导,帮助“准村官”了解岗位职责,体验基层工作。实习结束后,请“准村官”针对当地实际撰写调研报告,为当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作为驻村实习考察的重要依据,3年来,通过“985”村官工程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人数占当年选聘计划的比例逐年提高,今年达到35%。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也在公开选聘的同时,开展面向985、211等重点院校毕业生的择优选聘工作。
天津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需要,探索“订单直选”模式。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订单”方式,选择适合的高校或专业,由高校按计划定向推荐学生,实现“一对一”对接。内蒙古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定向选聘有牧区生活经历、蒙汉语兼通的高校毕业生。山东、贵州等省份则积极探索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选聘并轨。
培养篇——
送技能强本领,给平台压担子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需要搭建有效的锻炼平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辽宁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四带头四促进”活动,要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改革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山西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全省村官定点联系困难家庭2.5万户,办理惠民实事48.6万件。吉林强化岗位锻炼,根据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和专业特长,安排参与种养结构调整、“民事村办”服务、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安徽每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400名左右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将他们充实到全省美好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去历练成长。江西对优秀大学生村官实行跟踪培养,纳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通过竞争性选拔、换届推荐提名等方式,让优秀大学生村官走上乡镇或县直部门领导岗位。上海大力实施“蓄水池”工程,把优秀大学生村官作为本村、本乡镇青年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实施大学生村官成长计划。
组织好培训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四川省实现村官培训“全覆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农村党建、创业富民、社会管理等内容,重点抓好农村基层急需的实用技术和群众工作方法等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同时选派优秀大学生村官赴沿海发达地区学习。湖南根据村官岗位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了省级示范培训、市州全面轮训、县市区专题培训、乡镇跟班学习的四级联动培训体系。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立了创业见习基地,实行校内培训与基地见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黑龙江省利用远程教育村级终端站点,采取网上培训与实地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直观直接地开展培训。浙江、北京、甘肃等省市顺应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培训,带动农村电商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