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新任大学生村官如何克服“排异反应”
2014-05-09 16:52:00

 

    吴晨年(右二)正参加芋头新村建设土地归集实物测量登记。策划 刘红色

  编者按 一位大学生村官日前给编辑部来信说,由于村官是“空降”到村里的,工作之初,在与村两委共事时难免遇到排斥或者不信任现象。作为村干部眼中的“毛孩子”,面对村干部不愿放手、不敢压担子的境况,容易丧失工作生活的归属感。同样是大学生村官的你,有没有碰到类似问题?如果有,请结合本村实际和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化解村官工作中所谓的“排异反应”,为这位村官出谋划策。

  放心之人才会放手使用 

  在我看来,克服“排异反应”,关键是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并以“六个一”为切入点,逐步融入村两委,获得信任,增强归属感。

  所谓错误观念,指的是将村官到村任职视为“空降”的观念。通常来说,被空降者往往具有一定行政级别,并被派遣到某一单位担任要职,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而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增强与农民农村感情的过程。因此,只有摆正自身的位置,才能融入村两委班子,克服“排异反应”。

  所谓“六个一”,具体是指:

  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在村两委干部面前,他们是长辈,我们是晚辈;他们是领导,我们是下属,他们是老师,我们是学生。见了面热情地打声招呼,问候一句,有事谈工作,没事话家常。这样一来二去,逐渐知根知底,找到共同的话题,就很容易拉近彼此的关系,建立初步的信任。

  一份踏实一股干劲。村里人大多比较实在,村干部也不例外。他们不太喜欢浮夸和油腔滑调,更认可和看好能够踏踏实实做事的年轻人。往往在村两委干部眼里,大学生村官还是个娃娃,是个只会舞文弄墨的书生,干不了粗活累活儿,也吃不了苦头。若是能脱掉身上的娇气稚气,充满干劲并表现出一种干练,定能在村两委干部中留下一种踏实肯干的印象。有了这样一种良好印象,村两委干部便会放手把更多的工作交给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来处理。

  一点成绩一份谦虚。常规工作之外,若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专业专长,为村里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势必能够让人竖起大拇指,刮目相看。比如村里想申请一个特色农业项目,但没人能把项目跑下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你把这事给办成了,村两委干部就会看到你在村级事务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更愿意在处理一些重大事情时让你参与其中。当然,面对取得的些许成绩,不自满,保持谦虚。这一点,同样重要。

  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

  莲花滩村书记助理 谢 伟

  不经意间,成了“自己人” 

  夜幕又一次降临在平静的小村——马头王村,倾听着小村宁静的呼吸声,我的心却怎么也不能平静,今天刚从乡里办完事回到村,还没下车就被村子里的几个大婶大叔叫上:会娜,你过来一下,我们有好几天没见到你了。听到大叔大婶这样亲切的称呼,我的心里如被三月的春风熨过一样舒坦。

  回想起刚来到这个村子时的情景,如烟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深刻而羞涩。

  2006年刚刚过完春节,接到乡政府的电话,我被分配到了郏县王集乡马头王村,村子位于王集乡东南部,偏僻得几乎连一条村民外出的主干道都没有,问了好几个村民,又走了很多弯路后,终于到了村子。

  到村第一印象让我下决心要为村民做些什么,于是就和村两委商议:现在上级政府部门有村村通公路项目,我们应该争取一下,支书听完后笑着说:会娜,不是我们不想争取,这么偏僻,谁会想起我们村?于是,我找到乡党委丁书记反映村里的困难,得到了丁书记的支持。在我入村半年后修通了水泥路,虽然不到九百米,但这是我们村第一条和乡级道路连接的主干道。

  路修好了,我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慢慢地,东家大婶,西家大叔开始把自己的心事说给我听,顺利嫂子要帮儿子办理独生子女证,给我打电话,我帮她办好了;付生叔的孙子要去外地上学,我帮他咨询了相关的政策;会侠嫂子成立了秧歌队,邀请我去参加……不经意间,村两委成员都把我当成“自己人”。

  我觉得,做为一名刚刚到任的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放低些。满腹经纶,得有用武之地,从书本里走出来,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有作为就会有回报。其次,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懂装懂,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河南省郏县王集乡

  马头王村副书记 李会娜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