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谢谢大家,我叫李跃。09年毕业于后在农村做了一名小村官,做农业,希望在农业方面有比较好的作为,在我的家乡能够有一个气色的亮点。我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我都干了一些什么?我09年回到家乡以后思来想去在农业方面做一些企业,做一些创业,就自己做了一个小小的农场,这(图上)就是我们的小农场。后期发展做了休闲观光,因为遇到灾害,我们那个地方全部被淹了。本身是一个村官,自己没有什么收入,家庭也不是很好,就想了很多办法筹到一笔资金启动第二期工作,我通过国家的认证来实现自己的保障,给消费者一个承诺。农业品牌发展确实很难,但是我们无论省里面还是市里面都很支持。
再说一下我的想法,做生态产业,这是我们最近的规划服务,有一个种植,肉牛养殖等三者结合,通过我们的模式,把整个链条串接起来,同时能够把中间的小农户拉进来,形成我们整体优势资源。我觉得我们基地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对孩子大家都比较舍得花钱,可以吸引孩子们来我们农场来体验,来学习农业知识。我们网络营销,这是坚持创新发展,这是领导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也把八个字送给在座的各位,最后感谢在座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李跃是江苏省沛县2009年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现任张寨镇司楼村党支部副书记。三年来他做出了三个选择,这三个选择帮助他磨练了意志、提升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使他从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党员群众认可的农村基层干部。
第一个选择:在新华日报记者和大学生村官之间,选择了大学生村官,立志到农村历练成长
毕业前,李跃顺利的通过了新华日报的笔试,名次也很靠前。导师和同学开始提前为他祝贺,他们不知道李跃还悄悄的参加了大学生村官的笔试。当得知新华日报和村官面试安排在一个时间时,他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的面试,导师和家人一再劝他珍惜四年苦读换来的难得机会,留在南京发展,做一名优秀的职业新闻人,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年大学生活,李跃三年暑假在农村调研,让他对农村的了解更真实,也拓宽了眼界,坚定了志向:投身农村,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农村发展的新篇章。带着导师的惋惜,家人的不解,李跃完成了他的第一道选择题,放弃新华日报的工作机会,来到沛县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三年大学生村官工作,使他了解了社会、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受益终身。
第二个选择:在机关打杂和下村创业之间,选择了下村创业,在创业中融入农村
在镇机关打杂清闲,相对舒适,下村创业很困难,也有风险,在这两者之间李跃选择了艰辛的创业之路。结合司楼村的实际,他决定先行先试,带头种植水果黄瓜。项目有了,启动资金成了拦路虎。家人本来就反对他回家做村官,听到还要去种地,更是反对。实在无奈,只好跟亲人使“苦肉计”,最后父母把准备给李跃买房子的30万元拿出来让他折腾。新建了5栋高标准日光能温室,又在县委组织部的帮助下,申请到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40万元,引进水果黄瓜新品种,创立张寨镇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绿卿农场。两年的时间,绿卿农场从5亩发展到39亩,再到现在的107亩;从三个钢架大棚,到五栋日光能温室,再到现在的绿卿农业示范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更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帮扶。
创业艰苦,让李跃深刻感受到农民靠土地谋生的艰辛;读懂了农民,了解了农业,认识了农村,对基层一线的了解更全面。在创业中李跃融入了农村,也逐渐被村民认可、接受,培养了和农民的感情,成了农民的“贴心人”。
第三个选择:在自己致富和带民致富之间,选择了带领群众致富,在创业富民中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目的就是富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是李跃在基层工作中找到的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好办法。他充分发挥张寨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农户通过种植水果蔬菜致富。绿卿农场为当地带来50余个就业岗位,帮带两户村民脱贫。2011年绿卿农场新建秸秆压块站1座,为当地带来20个就业岗位;兴建果蔬保鲜库5座,按照市场需求调节农产品上市时间,缓解了供求矛盾,增加了种植果蔬农户收益。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帮助农户通过发展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2009年引进的水果玉米,2011年引进示范种植的“五彩小麦”都取得了成功。吸收400余名农户,成立了绿卿生态农业合作社,增强集体创业优势。
建设100平米的农民培训教室,请农业专家和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为村民上课,帮助一天天富裕起来的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提高文化修养。让钱袋子鼓了的百姓,精神也富足起来。
“选择回家乡做村官,是人生的正确选择”,李学勇省长来沛县调研时,肯定了李跃的选择,也对他提出了要求“希望你今后能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有一番大作为。”今年7月,三年聘期到了,李跃的人生路又走到了十字路口,这一次选择,就像这三年里他的三次选择一样坚定。李跃将选择续聘,留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扎根农村加倍努力工作,用热血和汗水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