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赵小健:扎根农村写青春
2013-11-22 14:34:00

  \
邀请的技术员正在给村民示范培土技巧
\
赵小健(左一)和村民讨论西红柿如何防霜冻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咸阳市彬县太峪镇大学生村官赵小健的身上正是印证了这句话。如今,由他创办的太峪青葱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的经济效益在不断翻倍,几百亩大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赵小健,男,1988年9月出生,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专业,2006年6月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大学刚刚毕业的他离开母校,怀揣梦想,不顾家人的阻挠,放弃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成为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被县组织部选聘为彬县太峪镇北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融入群众 催生了创业的激情与动力
  既然选择了村官,就必须在村官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极大的落差没有难倒他,他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适应,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积极融入到了农村生活。在做好各项村务的同时,他进村入户与百姓座谈,寻找拜家河村落后的原因,倾听百姓对发展经济的诉求。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赵小健发现,农民创业致富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只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对创业失败的恐惧,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而作为大学生村官,引领村民共同创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更是责无旁贷!
  2011年初,赵小健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作为自己的创业动力,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帮人,致富一村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经过市场调查,结合县镇两级关于川道地区发展现代旅游设施农业的远景规划,他将投入成本少、经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技术简单易学的大葱种植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带领一帮思想开放、观念超前的村民投入到创业大潮中。
  创业,说来容易做来难
  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大葱种植,对于赵小健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必须从头学起。面对群众的质疑观望,他没有退缩。为了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大葱种养技术,一方面,他购买了大量有关大葱种植方面的专业书籍,充分利用下班时间细致研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他自己掏腰包远赴山东临汾、寿光、山西永吉、宝鸡、渭南等地考察温室大棚种植,学习大葱种植管理技术经验。在建设大棚的时候,他总是早出晚归,顶着烈日,冒着风雨,甚至把皮肤晒得黝黑,把双手磨出老茧。一个个考验,一道道难关,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付出终有回报,如今,赵小健创办的彬县太峪青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册会员员5人(未在册成员60人),并先后流转土地200亩,种植大棚151座,现有育苗规模可移栽耕地500亩。合作社拥有机械设备5台,技术人员4人。合作社组建成功后,村民们不再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冷嘲热讽了,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闻的赞扬声。
  稳扎稳打,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面对成功,赵小健知道只有让群众真正尝到甜头,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合作社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创业的“雪球”也才能越滚越大。为此,他向先进模范积极学习请教,结合“富民党建”工作,与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帮助解决群众在大葱种植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将“合作社+企业+农户+直销店”的“四位一体”新型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理念注入合作社运营,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他还通过与全国著名企业康师傅沟通联系,签订了大葱供料合同,所生产大葱全部由康师傅公司按照0.6元/斤最低保护价收购,预计每棚单产可达8000-15000斤,棚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最高可达1.3万元,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的积极性与热情被激发出来,都放心大胆地参与进来。
  在太峪镇拜家河十里观光旅游长廊被列入全县南翼旅游环线整体开发时,他陷入了沉思:没有能力种菜却又有传统手工艺的农村鳏寡孤独怎么办?特别是留守妇女生活来源单一,就业无门,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生活就此成为他工作的重心。在工作中,他发现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们针线活做得堪称经典,一针一线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就萌发了让留守妇女在家制作布工艺品销售的念头。通过多方联系,与村中的留守妇女们商议成立民间布艺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生产图、技术、原材料,同时负责手工艺品的回收和销售。经过合作社的引领,民间布艺品种达到14类、70余品种,为留守妇女创造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给太峪镇旅游产品再添亮点。今年的端午佳节,在县级组织、宣传部门、城市管理执法大队以及镇党委、政府全体领导及同事的倾力支持下,他又组织群众成功举办了彬县太峪镇‘民间布艺’旅游产品推介会,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结合去年底全县组织的“我为农民增收献一策”活动,他认真入户调研,积极动员群众,依托彬县太峪镇农民青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结合太峪镇蒋家坡PIC生猪养殖基地,发展立体式生态种养殖。

  太峪镇项目中心区位于林果专业村—蒋家坡村,包含川道中山、南庄、拜家河三村,计划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为种养结合型农场,规划建设面积1000亩。农场主要规划有生态观光采摘种植区和2个养殖区,并将农场所有产品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申请注册,同时创办农家乐。种植区按照“全年有花赏、四季品鲜果”的要求,规划种植各类果树及发展果蔬大棚,农场将发展“家禽到有机肥再到果菜”的生态农业新模式。目前,已完成投资4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养猪圈9座,办公场所一座,铺筑5米宽生产路2公里,开挖深水池1座,化粪池1座;已栽核桃树4500余株。

  来到太峪镇的三年,是赵小健人生价值不断提升的三年;担任村官的三年,是赵小健整体素质迅速提高的三年;带头创业的三年,是赵小健理想抱负得以展现的三年。这三年,他的工作热情,他的奉献精神,他的创业实绩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可及称赞。

  村官“为民谋福”的这条路很长,这条路只有起点却没有终点。在谈到自己的创业之路和今后的打算时,赵小健说:“作为大学生村官,在这期间我感觉到了充实和快乐,因为我努力了,拼搏了,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收获的不仅是致富时所带来的效益,同时也有村民及领导给予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人生当中,我将带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行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作者:王笑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