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首《观刈麦》千古流传,是农民割麦最真实的写照。六月的吾松别,是一个辛苦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经过半年的忙碌,看着沉甸甸的麦穗,人们脸上露出的是丰收的喜悦。
我径直走向田地,看见村支书一家老少都在收割。走到田埂上,我向支书说了一些村里工作的事情。他歇了下来,憨厚黝黑的脸上,汗珠线一样地往下流,看得我不禁心潮澎湃:“我也来试一下割麦子!”谁知他却说道:“这可是技术活,你干不来的。”我再三央求,他笑着同意了。我拿起镰刀,弯下腰去。一开始不觉得,只不过一会儿,脊背和脸上的汗水就湿透了我的衣服,汗水流进眼里,火辣辣地疼。村支书向大家调侃起来:“到底是大学生村官,把式还是很好的!”在大家的笑声中,我瞬间觉得自己融入吾松别了,他们将我看做了朋友甚至亲人。
“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工作之初,得知自己工作的地方被众口一词地说成穷乡僻壤,我带着一颗忐忑的心来到吾松别村,但这里并没有他们所想的那样糟糕。这是一个藏族聚居的村落,掩映在群山绿树之间,佳木繁阴,空谷幽深,恬静安详,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陶渊明的桃花源也要逊色了。
在这只有200余人的小村落,我看到了农民的勤劳和质朴。我所做的工作虽然简单近似琐碎,比如一些文书的填写、费用的发放和收取,群众间纠纷矛盾的化解等等。每一件看似无足轻重的工作,其实都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工作中有泪水有喜悦,让我思考究竟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一个人不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这里,我认识了如同山一样厚重的村民,他们就像这山间的一草一木,不用刻意修饰,朴素如天成,他们用他们的勤劳创造一种最好的、最淳朴生活状态。
乡村的夜晚,清凉如水,万籁俱寂,让经历一天劳累的人们享受这难得的休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里能让心灵远离世俗喧嚣,洗涤内心狂躁,在这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面对着各种物欲,保持内心的平静,淡泊恬静,保持自我,有一颗光明的心,对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这出奇的宁静,我无法入睡。年轻的我,梦想在哪里呢?
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催促下,我回到家乡,通过考试从事“村官”工作,感觉背弃了理想,总是不敢对自己的朋友们说现在的自己。工作之初,母亲看着不情愿的我,对我说不要羡慕别人,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 我们生来不是享受的。母亲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她却讲出了陆逊和海明威一样励志的话开导我。我有什么可以懈怠的呢!就让吾松别成为我梦想起飞的地方吧!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正是我们青年人实现人生理想的土壤。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任公的豪言壮语,催人奋进,中国之将来在青年,国家之基础在农村。农村稳,天下安,我们成了时代的弄潮儿,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你我村官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大学生有良好的学问的根基,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在农村当“村官”,要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并不一定将来你要取得如何光辉的成就,但在你我点滴的工作中,带来的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感恩,能让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思索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