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卖手绘T恤(左起为高云、陈爱巧)。
陈爱巧为孩子们的画做点评。
陈爱巧为孩子们讲述美术故事。
画画归来。
部分学生作品
“学画画的孩子们,老师来啦,快来大队部上课啦。”
每当二司村这熟悉的广播声响起,三三两两的孩子们便嬉闹着向村委大院跑去。这里,有一间专属于他们的画室。
走进画室,一面贴满了临摹美术作品的墙映入眼帘,两排长凳、几张大桌、一个作品展示架以及各类画画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十多个孩子正在低头认真画画,十数支铅笔沙沙作响,在画板上尽情飞舞,时不时会传来几声窃窃私语声,偶尔还能看见三两个小孩不会画时,拉着小老师的手淘气撒娇那忍俊不禁的画面……
这间画室的老师是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陈爱巧,2011年7月她被选聘为北京延庆县井庄镇二司村书记助理。
初到村里,她发现不少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周末时,孩子没人管、也没有什么娱乐,陈爱巧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教他们学画画。”
为了办好美术辅导班,陈爱巧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查找少年儿童美学教育资料,连夜撰写计划书。村党支部书记看了陈爱巧的美术辅导培训计划书后,连连称赞。“小陈啊,这个想法好啊,缺啥短啥你都提出来,村里能帮助解决的一定帮。”
村委会专门为此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画室,并帮忙添置了铅笔画纸等画画工具,但是画板教材等工具仍然没有着落。为了不给村里添负担,陈爱巧主动联系了母校北方工业大学,为村里免费捐赠了30多块画板和20本美术图书。2012年10月初,二司村公益美术辅导班正式开班。就这样,每到周末,陈爱巧都会坐上一段公交,再走上20分钟赶到村委大院,教村里儿童学漫画和素描。从那时起,陈爱巧的字典里,就没有了周末的概念,逛街、朋友聚会甚至陪男友的时间都没有。但是,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她坚持下来了。
去年冬天,延庆遭遇“11.3”特大暴雪,大雪封山,道路封闭,天气异常寒冷。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学习,陈爱巧硬是踏着没过膝盖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到村里。冬日的寒风,冰凉刺骨,吹得身体单薄的她瑟瑟发抖。但当她走进画室,便立刻恢复了活力与激情,忘我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上完课,雪更深了,因为风雪太大,雨伞被吹坏,她用了整整2个小时才艰难地走回镇里的宿舍,全身都湿透了,当天晚上就感冒发高烧,休息了好几天才缓过来。但这一切也没有冰冻她的热情。冬天大队部条件有限,没有供暖,为了不让孩子们冻着,陈爱巧转移学习阵地,把孩子们组织到村民家里继续上课,这一坚持就是整个冬天。
有时忙于工作,没来得及上课,陈爱巧会主动另找时间补上。白天去不了,就晚上去教课。一个女孩子走夜路不方便,陈爱巧就拖着同事送她过去、再陪着回来。从去年10月开课至今,陈爱巧坚持每周上一课,从来没有缺席过。到了暑假时候,孩子们有了更充裕的时间,陈爱巧专门开设了暑期绘画班,还带上同事,教孩子们一些文化课,开设了象棋等兴趣特长课。
绘画班对绘画工具消耗很大,随着学画画的孩子越来越多,之前准备的绘画用品很快就要用完了。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绘画用品,2013年3月,陈爱巧与同事先后批发了100余件白色纯棉T恤衫,利用业余时间手绘上时尚图案,并将这批手绘T恤在民俗村柳沟出售,所得利润全部用于购买美术图书、画画工具。此外,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陈爱巧除了将优秀的作品放在专门的展览架上展览外,还自己出资购买彩色铅笔、蜡笔、画纸等当作奖品。
专业的美术功底、开朗的性格、负责的态度、自由开放的教学风格,使得陈爱巧的绘画课深得孩子们的喜欢。美术辅导课也变成了孩子们周末无比期盼的“必上课”,就连家住县城的学生借着回村看望爷爷奶奶的机会都会跟着一起学习,周边村庄的孩子也慕名参加。如今,参加绘画课的小学生由当初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个,绘画班的学生既有学龄前儿童,也有小学生、初中生甚至高中生。
陈爱巧不仅热心服务村里,也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全镇筑起美丽乡村梦。在柳沟民俗旅游村旅游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陈爱巧与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一起画线、定桩、造型,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最终一只巨大的凤凰图案的菊花园嵌在了柳沟村50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成为柳沟民俗旅游的一大亮点。随后,镇荣誉室设计、东小营村影壁设计、三司村新农村体验基地设计、北地村景观设计、柳沟至西二道河沿线景观升级设计、镇卫生院中草药标本装饰框设计部离不开她的身影。陈爱巧成了镇里的“大忙人”。
“相比在城市工作的同学,农村很小,但舞台很大。”两年的基层工作,陈爱巧用自己的热情与执着为艺术梦想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