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看北大硕士当大学生村官 “三把火”如何烧
2013-08-29 16:16:00

  2012年8月21日,对霍计武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他来到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报到,去金水办事处武当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之职。

  踏上社会之路从村官起步,就连霍计武本人当初也没有想到。

  霍计武出生在河北邯郸市一个偏远的村庄,父母都是农民。不过,他的求学之路让父母脸上写满了自豪:2001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荣获一等奖;200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随后他放弃河北大学保研的机会,考进了全国知名学府北京大学,攻读软件工程专业。

  研究生在读期间,他就在“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国际国内知名研发机构做软件开发实习生、软件工程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有些公司甚至提出给他股份请他加盟,但他毅然辞去北京公司收入不菲的工作,报考大学生村官。这一切源于内心深处那份对农村的挚爱和对农民的感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亲身体会过农民的辛酸与苦楚,亲眼目睹了农村的落后和闭塞,尽最大努力帮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发展是我最大的梦想。”霍计武的父母及亲朋好友被他这股执着劲儿深深地感染,慢慢地消除了不解,开始在心底里默默地支持他。

  霍计武到村安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随村干部挨家挨户了解村情,不到一个月他就对武当村的情况了如指掌。武当村是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原武当特区搬迁组成的移民村,建村时间短,矛盾问题多,居民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就上访。这些情况,霍计武都牢牢地记在心上,并下决心解决。

  霍计武从扶危解困做起,慢慢地,村民们都晓得这位北大的高材生是位热心肠的小伙子。73岁的曹廷志是胃癌患者,其妻患直肠癌,短短两年里,治病已花费30余万元,家里一贫如洗,儿子常年在外打工。霍计武得知后,马上联系办事处民政办同志,争取临时补助1000元,同时建议发起“为武当特困移民献爱心”活动,自己带头捐了500元。当1万多元善款交到曹廷志手上时,曹廷志激动万分。此后,曹廷志成了霍计武的重点帮扶对象,老人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这让霍计武深受启发,捐款救助不是长久之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多引进企业项目、调优农业结构,才是根本解决问题之策。于是,他一方面积极陪同村领导与建在本村的武汉祺良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进行协商,为移民争取就业岗位50多个,同时协助村“两委”办理向省移民局申请资金的各项手续,最终争取资金400万元,筹建武汉锦丰源针织制造有限公司,预计解决就业岗位300余个。

  来武当村后,霍计武发现村里档案稀缺,已有资料也很不规范,而且多数村干部都是“电脑盲”,霍计武每周抽出5-8个小时开展电脑办公培训,帮助村干部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提高了服务的效率。霍计武还加班加点系统整理了村里各项资料,包括党建、综治、信访、计生等,实现了村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

  如何探寻村民致富增收的道路是霍计武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他发现附近农民大都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但广种薄收,亩平纯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经过市场调研,霍计武发现种植彩色花生的前景好、效益高,他决定先试种再推广。

  霍计武组织江夏区8个乡、街(办事处)的10名大学生村官,创建江夏区大学生村官彩色花生实验种植基地。经过多方联系,租得3.5亩偏僻的土地。自己动手改良土壤、施生物有机肥,播种了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双粒花生、四粒彩花生等7个品种。

  种子播下后,令霍计武烦心的事接踵而至。先是花生种子被鸟儿大量刨出,严重影响出苗率。面对流言蜚语,霍计武顶住了压力,经常一个人上班前或下班后到地里补苗、锄地松土、施肥浇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3.5亩彩色花生试种基地苗壮株齐,绿油油一片。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一场大雨又给霍计武泼了一盆冷水。花生地杂草猛长,几乎超过了花生苗。清晨6点不到,霍计武就拿着锄头、背着药筒、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赶往地里除草打药。花了10多天时间,地里的杂草基本除净。炎热的天气皮肤被晒得蜕皮,甚至出现过敏症状,他没有丝毫怨言。

  村里人被这个小伙子的执着劲感动了,也开始逐渐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尝试种植一些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的新品种,如茴香、苦苣、三七、苕尖、生菜等。还有村民看中他能吃苦、受得累、会干事的精神,邀请他一道进行水产养殖。在霍计武的影响带动下,村民纷纷创办特色种养殖基地,亩平增收3000多元。

  霍计武用自己的坚定和执着,延续他的追梦之路。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武汉市江夏区大学生村官团总支 供稿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