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不安分"的大学生村官生态猪养殖创业路
2013-07-18 17:47:00

  今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无奈让更多的天之骄子有些垂头丧气。怎样就业,如何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今天,我们推出几名大学生村官组团搞起土黑猪养殖的故事,记者深入采访,希望通过发起人杨凯的创业经历,带给依然彷徨在人生路口的大学生们些许启示。

  做过北漂出过国,怀揣“建个华西村”的梦想考上大学生村官

  7月16日,明媚阳光一扫连日阴霾。在高碑店梁家营镇梁北村,一大片玉米地中间,记者找到了大学生村官杨凯的猪场。一群黑猪在散养的场地内,或卧地打盹,或追逐打闹,或低头觅食。

  “白菜、西瓜、柿子、萝卜、白薯秧……别看这些猪长得不怎样,吃的可不错。”杨凯告诉记者,农大的教授要求他在中秋节前,一定要让土黑猪吃上窝瓜丝瓜。

  看着猪们撒欢,1982年出生的杨凯告诉记者,以前的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靠养猪过日子。

  “高中的时候我是体育生,高碑店的百米纪录至今还是我保持着。”靠着体育天赋考上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2006毕业的杨凯还拿到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工程管理学士学位。“毕业后到印尼雅加达做期货,干了一年多后又到了北京,漂了一段时间,做健身教练、游泳教练……”

  北漂一段时间后,2008年,杨凯在父母的劝说下回到了家乡。“正赶上报考大学生村官,当时就觉得讲课人说得特别好,还举华西村吴仁宝的事迹,真有点热血澎湃,觉得要是能把村里治得跟华西村似的,得多牛啊……”带着这样的想法,杨凯考上了军城办事处龚辛庄村的大学生村官。

  “结果跟想象的完全两样,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天天就是收发文件,撰写材料甚至端茶倒水,接听电话这些事……有时想想,真不如接着在北京漂着。”有些迷茫的杨凯在2009年底的高中同学聚会上,碰上了农大同学,同学一席土黑猪的养殖让杨凯眼前一亮。

  土黑猪打出名头,俩村官被“吸引入伙儿”

  在生态养殖中,杨凯对鹿瑞麟言听计从。“有一次,鹿教授说龟背对猪生长有好处,我就放了100多只王八在猪场,结果全被猪给吃了。后来觉得成本太高,再也不敢了。”而这,也让杨凯的土黑猪质量得到认可。“最少养10个月才出栏,一般280斤以上,主要针对中秋和春节市场,我这点猪都是一抢而空。”2012年中秋、春节两次销售,杨凯的华北土黑猪在北京以及周边县市闯出了名头。

  在营销上,毕业于河北政法学院在东马营镇东四村当村官的郝杰,给了杨凯很大帮助。“我就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干这个专业对口。”1986年出生的郝杰告诉记者,他与杨凯同为2008年的大学生村官。“刚考上村官时培训,我俩一个宿舍,特别谈得来。后来他搞猪场,我觉得挺好,就和他一起弄。”

  此时,同在龚辛庄当村官跟杨凯一个宿舍的李鹏鹏也被吸引进来。1989年出生的李鹏鹏毕业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学专业,在2012年考上大学生村官。“我觉得杨凯特别能闯,再说大的框架他已经搭好了,跟着他搞心里有底。”在猪场,李鹏鹏主要负责法律问题、合同的制定及各种规章制度的设计。

  随着三人合力,猪场发展顺利,扩大规模也在进一步运作中。

来源:保定晚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