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精神讨论]构筑我们共同的"精神大厦"
2013-07-05 10:33:00

  毛泽东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实践一次次证明,从事任何一项伟大事业或实现一个宏伟目标,都必须有一种精神作支柱。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今一项宏伟的人才战略工程,这一新生群体在服务农村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实现农业增效的历练中该具备何种精神,关系到这一工程实施的效果。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系三农,积极进取的精神。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因此,熟悉农民、了解农村、懂得农业应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努力方向。如果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几年的工作中,经过进农家门、干农家活、讲农家话,染上了农民底色,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那么带着这份感情,相信今后不管走到哪里,心里都会装着农民,念着农村,想着农业。农村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大学生村官只有把思想的根深深地扎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将来才能成长为能够经历风雨的参天大树。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实践中要努力做到豁达开朗、积极进取,不管何时何地、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始终保持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一个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往往内心比较强大,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改变农村落后现状怀有激情。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卢山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明武,在考取了区直单位后主动放弃,回村继续当村官。他说:“当村民得知我要离开农村后,自发地组织起来到村委会给我送行。一些村民紧紧握住我的手,反复说让我常回来看看,我知道他们这是舍不得我,我已和农村融为一体了。”

  第二,报效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记得2012年5月在北京韩村河村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上,来自陕西富平的大学生村官王琪说过一句话:“选择当大学生村官就是选择了一份报效祖国的责任”。可以说,相当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在作出奔赴农村这一人生选择的时候,都是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去年在江苏扬州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法学博士穆雪静交流时,她曾用北大老校长马寅初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来诠释自己当村官的初衷:“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她说,在村官岗位上,她将会秉持这一精神。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成长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选择到农村基层历练的大学生村官来说,甘于奉献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具备了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就不会为眼前鸡毛蒜皮的利益而去斤斤计较,就不会整天哀叹工资待遇的多少,就会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艰苦奋斗,勤奋创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清华大学法学硕士魏华伟,主动到艾滋病重灾村当村官,在村官岗位上,他和村民一起种木耳、建大棚,几年时间过去了,这个受人歧视的落后村走上了致富路,被村民当成“俺们文楼的主心骨”。试想,如果没有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魏华伟在村民心中的认可度能有如此之高吗?

  第三,励志笃行,创业创新的精神。“卧薪尝胆”的典故家喻户晓,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当然不再需要“尝胆”,但是,农村条件艰苦,比不上大城市的灯火阑珊、优厚生活,如果能够坐上农家炕头,吃住在村,这种“卧薪”未尝不可。笔者在参加江苏省连云港市“十佳大学生村官”评比实地考察中,其中有两位大学生村官吃住在村,简陋的住所除了书本之外,别无他物。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在村里,舞台也在村里,只有与百姓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也才能忍别人忍不了的痛,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这样,不管将来遇到何种困难,都不会叫苦喊累。当然,在磨砺自我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来到农村所肩负的责任。检验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成效,不但要看他是否真正在农村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而且还要看他能否给农村带来可喜变化、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创新,就是要让大学生村官在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中砥砺意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从而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转变。无锡市大学生村官陆晓星,立足本村实际,通过认真调研论证,建立阳山水蜜桃网上销售平台,把农民栽种的桃树出租给市民“管理”,创新营销理念,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大学生村官一定要牢记:自古得道者无不以精神立身,自古成事者无不以精神取胜。让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共同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大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