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吕芸帆:为了梦中的那个场景
2013-05-17 15:33:00

  坐上穿梭于城乡之间的大巴,满眼皆春色,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满载希望的车辆穿行在水泥硬化过的村中小道,映入眼帘的是美丽农田,花香麦味十里飘溢,田间地头到处闪现着朴实而憨厚的笑脸;让我感觉像是遇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一样兴奋。在农田的怀抱里,我感到了丝丝暖意;在春风的环绕下,我感到了真切的美丽;在村官的路上,我时时感到重重的责任,选择了“村官”,也就意味选择了奉献,但,我无怨无悔!

  车到了村前,路还在延续。

  在村里,我用心聆听村组干部对村情民意的详细介绍;在路上,我主动和过往的村民搭讪,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在田间,我仔细询问村民的农作物长势情况;在村办公室里,我细心地记录下所了解的村情民情;在夜晚,我思索着,我能给村民带来什么呢?

  我所任职的王集村位于郏县王集乡政府南4公里处,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约2000人,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主要经济来源是以沿街租赁营业房和种植农作物,是全乡经济实力较好的村。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大多数农户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许多农户手头都有了积蓄,种地免交农业税,国家还给种粮补贴、免费发放种子、农药,最困难的群众可以享受政府的农村低保,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都能享受养老保险,没有了后顾之忧。田地里放眼望去,干活的农民都是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农作物长势喜人,他们见我就夸赞惠农政策好。

  每一次梦里,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就在脑海里浮现。村民之间友爱互助,和谐相处;晚上在广场上跳着欢快的广场舞,老人和孩子们倾情于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农家书屋里,前来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的村民济济一堂;村办企业的水泥制品供不应求;村里的经济红红火火,种植养殖项目吸引本地农民工返乡创业……

  天亮了,梦醒了,感觉现实离梦想还很远,梦醒后是更多的思索,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渐渐清晰了。

  我积极担负起惠农政策宣传,帮助困难群众。给孤寡老人送去衣被、照顾留守儿童、为家庭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积极调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等等,一件件,一桩桩小事,充实着我,也激励着我。

  村中有位叫刘要强的村民,家中大大小小8口人,90多岁的奶奶和60多岁的母亲常年生病卧床,这让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加寸步难行。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刘要强多次沟通以后,决定让他发挥特长,在土地上做“文章”,搞起规模种植。之后的几个月,我帮他流转土地,为他寻找低息贷款,请农业科技专家上门指导等等,忙得我不亦乐乎。当看到丰收的硕果变成厚厚的钞票放到刘要强家人手中的那一刻,我体味到什么叫做幸福。

  农村文化“荒漠化”严重,文化生活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我利用所学知识及农家书屋的现有资源,把书报杂志进行归类整理,制定借阅制度,方便群众前来看书学习;在生活中,我随时随地向村民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和他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文明、卫生的生活环境。

  平日里,我踊跃参加村两委组织的各种活动,及时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努力做一名有为青年,称职的党员,合格的村官!

  有梦就有希望,村官之路,是我坚定的人生选择。无论道路多么艰难,我一定会沉下心来,稳健地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无论生活多么清贫,我也一定会坚持不懈,奋力实现新农村的蓝图——那个梦中的场景。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河南郏县王集乡王集村副书记 吕芸帆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