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11年毕业时,我远离城市的喧嚣带着梦想和抱负走向广阔的农村。当一名村官是我由来已久的理想,早在08年国庆,我去无锡旅游,看到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富足与美丽时就想到如果中国的农村都能如此该有多好!09年寒假我回家过年,得知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这位和我同乡又同宗的"优秀共产党员"一直是我的榜样,他的离开坚定了我毕业去当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志向,甚至一度希望自己能如他一般在广袤农村有所作为。
报考村官的时候,我在安徽和陕西之间摇摆不定,最后考虑到种种个人问题我还是选择了陕西安康--这个名副其实的美丽城市。通过笔试、面试、体检一系列严格的挑选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旬阳县大学生村官,2011年10月份在杨凌参加省组织部主办的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培训时,尚未赴任的我听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报告,心里充满期待希望马上去旬阳看看。培训之后,我便如期到旬阳县赤岩镇党委报道,满心欢喜地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
刚到赤岩社区的时候我还是个谷豆不分的小丫头,对一切都很好奇,会蹲下身问一问泥土的清香,会在萧瑟的季节感受到满眼芬芳。陕南的山水很美,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来形容这山水是再好不过的了。若是能在这如画山水间有一番作为,便不负我千里迢迢来这里当一名大学生村官了。
可是,当一名社区主任助理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我得适应旬阳特有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其次,我要改变说普通话的习惯,尽快学会当地方言;然后,还必须习惯农村晚上夜黑月空的安静;最后,需要从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思维里跳脱出来,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我记得,赤岩社区的湛书记第一次在村干部座谈会上介绍我说"这是新来的大学生小沈,以后就在我们村,还是个安徽人",我立马站起来用标准的普通话道"大家好,赤岩很漂亮,以后多多关照",想想自己当时的拘谨,赤岩的村干部就显得非常随性和大方;我记得,第一次在镇上食堂吃饭时,我真正做到了"食不言",不管我怎么竖起耳朵听大家的谈话,都插不上,再加上盘中所食并不对我胃口,那一顿饭我吃了很长很长时间;我记得第一次去村民家里时,会被冬天烤火的炉子吸引,会分不清挎篮和背篓,会觉得又矮又旧的土胚房肯定冬暖夏凉但很招虫,会在离开时悄悄用相机记下周围的样子……
我在赤岩工作的日子就是如此简单和平静,没有像其他大学生村官那样写些新闻稿件,也没有获得市县任何表彰,更没有像沈浩那样带领一方农民发家致富。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我远离城市扎根基层的初衷,反而安抚了我原来毛躁不安的本性,决定更加坚定了为这里的山水和老乡做点什么的决心。
可是,还没有等到我为这青山绿水和朴实乡亲奉献时,就要离开赤岩了,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了。虽然通过招考解决了所谓的"身份"问题,进入构元镇人民政府工作,但是我还是舍不得"村官"这个头衔,毕竟它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它让我见识不同的农村、相同的勤劳,它教会我俯下身子接地气,也教会我谨慎行事多思考……
也许,我终究不能实现自己优秀大学生村官的梦想。庆幸的是,我还在基层,还在和不同的农村、农民打交道,还能在自己新的岗位上慢慢实现这个梦想,还能继续为这汉江边上勤劳质朴的庄稼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