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时间、22个省份、500个县市、1000万资金、1300余场培训、1万多人次、8万多小时课程……这串星火燎原般由小到大的数据,是东风帮扶大学生村官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东风专项基金”)两年成长的外在体现,也是东风公司“把好事办好”社会责任工作作风的凝练展示。过去两年里,东风创业基金通过资助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奖励优秀创业项目等方式,不仅解决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等难题,也为新农村建设留住了“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更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梦”培育了一块适宜生长的土壤。
在评价东风创业基金时,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理事长王晓说:“它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搭建了广阔舞台。通过这一关心青年与农村发展的项目,我们能看到东风公司精神内涵和公共形象远远超出企业范畴,在践行社会责任、塑造时代精神、支持青年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独特贡献。”
顺势所需:作用重要如同“及时雨”
“农村工作小而细、复而杂,由东风创业基金资助的培训班让大学生村官‘扎根’成为了可能。它教会了大学生如何做优秀村官,让大学生村官学习了如何将知识转换成价值的方法,学会了怎样把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发挥出来;让大学生村官了解了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注意的事项,学会了怎样突破困难开展好自身工作;让大学生村官知晓了创业必须注意的基本事项,学会了怎样借力政策、发现商机、经营管理。”说这句话的袁海峰是安徽省怀宁县农组办主任,他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负责该地区27名村官的集中管理。在长期与村官打交道的袁海峰眼里,东风创业基金如同一场润物无声的“及时雨”,润泽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土壤。
原来,启动于2008年4月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虽然受到了大学毕业生的积极回应,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却因为农村缺少实现梦想的机会而选择离开。尤其是在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步入岗位两年时间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主要矛盾正在从初期的适应性问题转变为当前的发展性问题,即如何帮助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业发展。于是,“如何让一群文化水平高、生活条件好、理想抱负大的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成为了战略能够起到实效的关键所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风创业基金项目迅速得到了团中央的认可。基金设立的指向也十分明确——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业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依据协议,东风汽车公司出资1000万元设立基金,用3年时间,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协调和社会倡导,对全国总共500个县的上万名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对其中300个县大学生村官的小企业、小市场、小基地、小书店、小诊所等“五小”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对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奖励等。在谈及这一规模宏大的项目时,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周强说,“设立东风创业基金是东风公司自觉响应政策、履行责任、关心青年成长成才的具体行动。在基金运作过程中,东风将恪尽责任和义务,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实施,促进基金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同时,东风将竭尽所能,全力支持团中央的工作,帮助更多青年朋友创新创业、成长成才。”
言之必行。和响应政策一样迅速,公司主动联系团中央农村青年部成立了东风创业基金工作调研组,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创业难点重点,并及时依据调研情况优化项目方案,及时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收集到的90%以上的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或改善。很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在东风创业基金资助的培训班开始了入职第一课,在东风创业基金支持下挖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东风创业基金也像“及时雨”润泽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