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七位大学生村官创新电子服务平台的“独门绝招”
2011-08-26 12:00:00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在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30多万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又多了一件事,那就是上“村内网”。凭借该镇7位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全新电子服务平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如交党费医保费这些事,统统都不要跑腿了,敲敲键盘在家就能搞掂。

  “大学生村官就是不一样!”盛泽镇的居民由衷地赞叹。

  “村内网”赢得全国奖牌

  “村内网”负责人、盛泽镇里安社区大学生村官周宏杰告诉记者,“村内网”,全称“绸都村内网”,2009年11月上线。在去年团中央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农村信息化方案征集活动”上,他手持从盛泽带来的一枚蚕茧,为在场的评委形象描绘了“村内网”与众不同之处以及“破茧成蝶”的过程。经过激烈角逐,“村内网”从参评的1015份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先锋”称号。

  这个结果,让该镇另外6位大学生村官喜出望外。“村内网,是典型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太平社区大学生村官吴智文侃侃而谈:当初萌发建“村内网”的想法,是因为大学生村官们平时见面机会少,目的是方便沟通感情、交流工作体会。

  记者点击“村内网”,清新简约的主页上开辟了村官风采、田园空间等8大板块。这个看上去很专业的网站,没想到却是由7个大学生村官利用业余时间独自创建的。对此,黄家溪村大学生村官石真腼腆地笑了笑,“起初,我们7个人没日没夜地调试,硬是从外行钻研成了内行!”

  一段时间运行下来,不光盛泽镇,吴江市300多名大学生村官纷纷加入。于是,7人团队又适时开辟了更多栏目,制作电子杂志,增添娱乐板块……

  “村内网”通往千家万户

  甘肃人王益涛的爷爷50年前离开盛泽老家到甘肃支边。这两年老人总念叨着家乡的变化。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益涛登录“村内网”求助。于是,7人团队连夜整理了一组“家乡新貌”图片传给王益涛。看着相片,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了。

  这一次小小的成功,让7人团队感触颇深。“何不把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盛泽人?”于是,他们推出了便民服务卡,上面注明“村内网”网址,以及7人的名字、电话。“要事、急事、疑难事,不但可以打电话,还可以‘@村官’。”这是他们对所有居民的承诺。

  他们在“村内网”上开通了“村官微博”。镇、村(社区)有啥通知,除了贴公告、打电话、发短信外,从此又多了一个渠道—微博。今年4月6日,印染小区一位居民反映,供电部门在架设新线路时损坏了居民家的墙。周宏杰听说后,到现场拍了一张照片,配上文字发到“吴江供电”微博上。第二天,盛泽供电所就派人把墙面补好了。

  截至目前,“村内网”共上传、转发微博2400多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凡是对居民有用的信息,我们都会及时发上去,为群众与各职能部门搭建起一座全新的沟通桥梁,这是一项很有创意的尝试。”大学生村官曹锋说。

  “村内网”的便民服务板块,承接的第一项业务就是为盛泽镇30万群众免费代买医保。今年年初,全镇办理2011年度居民医保缴费,因工作忙,里安社区居民何女士没时间到社区缴费,“上村内网啊!”经同事提醒,她登录了“村内网”,半分钟搞掂,还不收代理服务费。

  打开相关网页,记者看到,与网上购物的页面虽有些相似,但商品名有些特殊,“2011年居民医疗保险(代购)”栏下,标注着“一口价,140元”。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可以直接下单。“党费也能网上交?真没想到。”25岁的年轻党员王寅盈是网上交党费第一人,谈及此事,王寅盈十分高兴。“网店增开党费代缴服务后,只要按月轻点鼠标就能方便缴纳党费了。我所在的党支部有不少在外地甚至国外的流动党员,他们通过‘村内网’远程缴费,加强了与党组织的联系。”

  “村内网”孵化一批老板

  盛泽女青年陈燕的网店,近来生意很不错,这让26岁的她很有成就感,“全亏了‘村内网’这个强大后援团。”

  2009年4月,她在网上开了一家韩装店。由于不精通电脑技术,店面很简陋,也不会打理,“第一个月,一笔生意没做到。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

  今年初,陈燕慕名找到“村内网”。几位村官齐出手,让小店起死回生。学管理专业的村官,给她重新取了个响亮的店名“韩衣宣言”;学计算机的,为网店重新“装修”;学财会的,指导她如何规范进出货渠道,控制成本;学新闻的,则为她策划宣传方案。“我大学学的是韩语,就负责帮她与韩国的供货商联系,保证货源稳定、款式新颖。”周宏杰说。

  消息不胫而走。他们帮人创业的名气传出了吴江,外地一名蟹农专程找到他们,希望为自己的网上专卖店出谋划策。

  “村内网”的帮扶对象不仅是个体创业者,还有大企业。盛泽镇是全国闻名的“绸都”,7人团队利用业余时间调研,完成了一份调研报告《纺织服装业产业价值链升级的思考》,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去年12月,盛泽晁堃纺织企业的王老板,在“村内网”上看到这篇报告后很感兴趣,就邀请他们为企业“会诊”。大学生村官们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设备的想法。随后,又通过“村内网”联系上韩国KMAC机械制造公司,几经谈判,最终以一个实惠的价格,为王老板从韩国进口70多台新型织机,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市场由本地拓展到国外,年产值从原先不到150万上升到600多万元,水电能耗下降15%。今年6月,一家外国纺织品公司又通过“村内网”,与王老板达成了300万元的采购合同。

  “在开展好本职工作之外,积极打造E绸都,把‘村内网’发展成创业、教育、宣传、娱乐于一体的村镇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一套服务村民、带动村民致富的全新模式。”7名村官踌躇满志。

  左上图:大学生村官们正在“村内网”上处理事务。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李仲勋邱建忠聂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