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气温下降明显,加上冷风和雨水的侵袭,令人直打寒颤。然而,在吕山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该乡土斗 门村村官徐云和胥仓村村官王萍萍却还忙碌在田间地头。
在基地里,记者看到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满眼尽是种满芦笋的钢管大棚,一张全新的基地广告牌矗立其间。此时,在一个大棚里,徐云和王萍萍带着几名工人正在芦笋地里除草。虽然外面天气很冷,但棚内却十分暖和,大伙儿干得也非常起劲。“地面有点干了,你看,都有裂缝了,该浇浇水了。”“嗯,一会儿我去跟工人师傅说下。”发现地面有些干裂后,两人立马商量起解决办法来。
今年3月份,徐云、王萍萍、陆园园等5名大学生村官在吕山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投资40万元,流转了42亩土地作为创业基地,进行芦笋种植,开始了自主创业。7月,她们又在乡里的指导下,成立了长兴吕山绿盟芦笋专业合作社,不仅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也带动了芦笋基地的发展。目前,她们种植的芦笋长势良好。“长得最快的,春节期间就可以上市出售了,其他的则要到明年3月左右产出,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3000斤。”徐云说,能有现在这样的成绩,大伙儿都非常高兴,也证明了她们之前几个月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王萍萍告诉记者,在刚刚起步的时候,村里人都不看好她们会成功,说几个小姑娘哪吃得了这个苦。但她们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以此来激励自己,把村里人的不看好转换成改变自己前行的动力。从四、五月份的育苗,到七月份的下种,再到十月份的搭建大棚,几个人始终都亲力亲为,带头下地干活。无论是除草、施肥、除虫,还是开沟、搭棚、盖薄膜,几乎都留下了她们辛勤劳作的汗水。“有一段时间,地里事情特别多,整个人都要累倒在那里了。”王萍萍回忆说,大家为了把芦笋种成功,再苦再累也都坚持了下来。“像陆园园,她那时已经怀孕5个多月了,但仍然坚持在地里拔草,我们让她休息,她断然拒绝了。”
成功不能光靠蛮干,身为大学生的她们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她们平日里会经常邀请乡里和村里的农技专家,到基地里指导芦笋种植的相关技术,很好地保证了基地芦笋的质量。
如今,芦笋生长已经进入稳定期,地里的事情少了许多。但是,大伙儿仍然没有闲下来,她们要为产出后的销售做好准备。“虽说我们这边的面积比较大,会有客商主动上门收购,但为了打响品牌,我们打算设计自己独有的标志,并注册一个商标,然后放到直销店里面去销售。”徐云告诉记者,她们准备在吕山成立一个特产专卖店,专门出售诸如芦笋、湖羊、甲鱼等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除此之外,她们也在积极联系外地客户,进行批量销售。“如果销售得好,首批芦笋每亩就能实现5000元的收益。”徐云笑着说。
对于基地今后的发展,大伙儿表示,虽然她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这一块,但如果靠着努力真正取得成功的话,一定会进行大范围推广,带动村民一起种植芦笋,让更多人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