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之后进入农闲,重庆市荣昌县大学生村官纷纷组织村里老年村民参加多种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图为荣昌县昌州街道石河村大学生村官赖宇,义务教授村里的“老年歌舞队”成员学扇舞、伞舞。 朱芸锋摄
有550名大学生村官参加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第三期培训班25日在北京延庆结束。培训班期间正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即,怎样发展农村基层文化,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成了培训班上大学生村官们讨论的焦点。尽管延庆的气温已经很低,室外的树木已经落光了叶片,但是,谈起乡村文化建设,“村官”们的气氛却是那样热烈。
大学生村官已成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培训班期间,大学生村官就怎样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根据自身的体会和特点进行了交流。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寨子沟村的李自蛟脸上明显带有风沙吹打的痕迹,他说,他所在的寨子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村子,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上学的没有进香的多。1985年以前出生的村民基本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大学生村官就此专门写了调查报告向县里反映,县领导看后极为重视,随即制定了教育“三包”政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对入学学生实行学费、住宿费全部免费,每天给每位在校学生补助5元的生活费政策。为了让孩子进学堂,李自蛟还带领村干部将入学通知书亲自发送到适龄儿童的家中。同时,村里还将每年落选高考又不愿意复读的高中生选送到县里的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学习一技之长,再回村创业。
窗外的阳光映照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繁城镇西义村大学生村官张梅的脸上,使这位女孩说起农村文化建设时的笑容显得更加灿烂。她说,他们村位于繁峙的城乡结合部,是全县最大的农村,仅外来人口就有7000多,刚到村时,张梅也受到村民的排斥。由于西义村在全县相对富裕,农闲时村民赌博的比较多,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张梅想通过改变这一现象让村民从心里接受她这个外来“村官”。从2009年开始,张梅先后成立了一个舞蹈队,一个腰鼓队,一个秧歌队,走家串户动员村民参加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到今年,村里的文艺队伍已发展到九个。不仅在村里宣传演出,别村有宣传需要,他们也积极参与,并且还开始演出创收。村民如今一有空闲就听着广播排练节目,再不沉迷于麻将了。张梅说:“六中全会让我更坚定了搞好基层文化建设的信心,我立志要将西义村的文艺宣传队建成一支系统化、规模化、管理好、配置好的村一级文化品牌!”
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空间广阔舞台很大
得悉六中全会作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后,培训班上的大学生村官很受鼓舞,在记者参加的主题就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座谈会上,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新一代有知识、有特长的“村官”,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有了广阔的舞台,一定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好带头人。
来自重庆市彭水县石盘乡石新村的主任助理刘洪伶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新一代的农村干部,接受了先进的知识文化,完全可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他就曾经针对村民迫切需要了解各种农村政策的需求,将一些农村政策编排成通俗易懂的“三句半”,通过演唱和板报的形式传输给村民。但他说,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关键是有没有扎根农村的决心。对此,来自陕西的十几位村官集合起来,表示“用青春的名义宣誓,让生命之花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山西吕梁市石楼县义牒镇义牒村的党支部书记张东红说,他们曾在村里修建文化广场、健身中心,以前挨家挨户地去动员村民参加,村民还不爱听,但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现在村民不需要动员,一到傍晚就自发到广场健身,听广播,看广场上的各种宣传节目,这已成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就“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部署,大学生村官也谈到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重庆市彭水县善感乡罗兴村的刘君建说,城乡文化的差距在一些相对富裕的村子已经在缩小,城市的先进技术、信息能够很快辐射到农村,农村对新鲜的文化吸收也很迅速。但同时,城市一些不良文化也随着网络的普及渗入农村,比如部分暴力、色情的网络游戏也在农村开始盛行,服用一些不良药丸在农村青少年中也有发现。刘君建表示,这些都是农村文化建设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发挥村官优势创出更多地方文化品牌
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训班上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离不开乡土文化,而发展乡土文化无疑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们的最大优势,比如民族演艺、民俗文化、特色镇、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设等等。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副乡长、石埠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帅介绍了他们村的特色老粗布纺织和潞绣工艺。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老粗布工艺几乎失传。陈帅看到年轻人走出门打工,留守的老人、妇女在家无所事事,于是萌发了创建手工作坊的想法。他买来一架架纺织机,请村里的老人来教授纺织方法,在西沟成立了纪兰手工坊。产品出来因为是纯棉和纯手工制品,深受市场喜爱。陈帅组织村里妇女130余人参与纺织生产,创出自有品牌,使每人月工资达到了800元以上,既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也传承发展了本地的乡土文化。
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安乐村的村支部副书记杜敏表示,自己所在的村山清水秀,旁边有中国南方第一大的高山草场、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堪称世界奇观的夏冰洞,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让自己的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旅游文化品牌的提出,在村官中得到共鸣,纷纷陈述着自己村的特色。山西的张东红说:“我们那有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好资源,还有‘郝家大院’古建筑等待着开发。”内蒙古的村官说:“我们的草原、牦牛群和胡杨林是特色!”重庆彭水县的村官也不甘落后:“我们地处重庆和贵州交界的地方,整个村落就是天然氧吧,欢迎大家到我们村去呼吸新鲜空气!”
重庆的刘洪伶介绍,村里有一种民间传统民歌“薅草锣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演唱形式,是伴随薅草等劳动形式与音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由于年老艺人聚在一起演出较难,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传,这一古老艺术差不多要失传了。这几年,虽然村里在有意识地请有关研究单位做传承研究工作,但效果并不显著。刘洪伶说起这些显得雄心勃勃,似乎他的脑子里已经装满了计划,他表示,回村以后,要积极地做好这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即使再困难,但付出努力自己必定不会遗憾。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关乃英格嘎查的支部副书记阿如罕则打算利用当地独有的服饰和工艺品等,在自己的村里建造一条内蒙古特色的特色街。大学生村官们说,只要有畅想,农村文化一定会繁荣,他们也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