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1-11-11 12:00:00

图为张秋香(左)、石磊、郭碧玉(右)在本报编辑部。  

  【访谈人物】

  石磊江苏南京栖霞区团委副书记、栖霞街道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

  郭碧玉江苏射阳县四明镇副镇长、新南村党总支书记

  张秋香江苏泗阳县妇联副主席(不驻会)、三庄乡副乡长、邵道社区党总支书记

  

  11月6日晚,本报邀请出席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3位大学生村官代表走进编辑部,就如何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如何因地制宜找准各自的发力点等话题进行交流。“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们责无旁贷。”他们来自田间地头的探索实践,彰显了大学生村官的价值追求,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们发自心底的个性化讲述,呈上了一幅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图”。

  引领农民拥抱现代经营理念

  本报记者: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也好、用先进科技嫁接传统农业也罢,离不开农民的认同和支持,农业的转型升级依赖于理念的转轨并轨。因此,引领农民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自觉投身现代农业的伟大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你们有什么具体感受?

  张秋香:走上村官这个岗位,我就一心把带领村民致富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但不少时候,村民却不太配合。比如,我们引进农科院的良种,免费给农户种植,应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村民们却不乐意,一方面对新品种的销售没有把握,另一方面,新品种的管理要求更高,他们嫌麻烦,不想尝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示范引领,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我们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引种日本甜瓜和荷兰百利、台湾金光等多个蔬菜新品种,秋冬一茬就赚了20万,这比任何宣传都管用。现在,邵道社区的香瓜种植已达1000亩,新品辣椒达到700亩。

  还有,农民的合同意识有待加强。比如,发展订单农业,虽然事先签订好蔬菜收购合同,可一旦市场价高于合同价,他们就自行销售了。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不遵守合同,会寸步难行,更别说做大做强了。目前,我正在思考如何对农民加强这方面的素养训练。

  郭碧玉:新南村的情况与邵道社区有不少类似之处。村里原来都是传统的粮棉种植,经济基础很薄弱,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元。我到村不久,就发现村里有个养鸡专业户,养殖规模达到1万只,每年收入高达十几万,是村里的首富。这样的榜样就在身边,为何就没人跟着学呢?我认为,这与农民的思想观念有关。不少村民吃穿不愁了,就满足了,经常打打小麻将消磨时光。

  改变村民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才能渐渐奏效。我们在村里成立了养鸡合作社,为村民养鸡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3年的努力,大家收入提高了,发展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村里的养鸡户现在已增加到30多户,规模达到16万只。不少打工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他们说,地里也能生黄金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致富信息,找我咨询项目。前几天还有个村民问我,“郭书记,听说滨海火鸡养得不错,能带我们去看看吗?”我的体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就是转变农民价值观念的过程。

  破解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难题

  本报记者:农业现代化的特点之一就是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如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形式,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你们有哪些成功的实践和探索?

  张秋香:我们三庄乡,以前一家一户的种植很零散,土地产出率不高。后来,村里做工作,集中把土地流转出来,搞钢架大棚,连片种植。土地流转时,很多老百姓不理解,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粮食的,靠土地吃饭,担心土地流转给别人以后,生活没着落。为此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土地租金合理定价,并动态增长。开始是700元一亩,现在涨到800元一亩,5年之后将升到900元一亩。二是对实在不愿流转的农民,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化解矛盾。三是流转土地的农民,可以优先在基地打工,每天三四十块工钱。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打消了农民原先的顾虑,短短几年,三庄乡高效农业就发展到1.4万亩。

  郭碧玉:养鸡虽说是一项传统产业,但建鸡舍、购种苗、买鸡笼,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饲料这一块,投入更大。为了壮大新南村的养鸡产业,我们对村民实行奖励政策,只要养到1000只鸡,村里每只就奖励2块钱,虽然钱不多,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表明,发展规模经营,初始阶段是需要政策推动的。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养鸡服务合作社,争取到了30万资金,为养鸡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手上没钱的,帮助他们协调利息很低的扶贫贷款;购买鸡笼等设备,带领养殖户去“团购”,多的可以省下2万块钱。我们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统一提供疫苗、饲料加工、育雏等服务。射阳县畜牧兽医站在我们合作社还特设了一个服务站点,每批鸡都建有监管台账,什么时候买回来的,几号该打什么疫苗,我们都会提前通知。建立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石磊:我们的农业投入产出比为什么没有国外高,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农产品生产没有标准化。西花村人均只有三分地,而且处于丘陵地区,灌溉条件又不好。在两三百亩土地上,如何做到高收益?我有个想法,就是建立一个高端农产品基地,生产标准化、检测标准化,最终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我做过市场调研,现在大家都舍得消费优质农产品,关键是市场上鱼龙混杂,普通消费者分不出优劣。如果我们把好的农产品选出来,集中起来,做成一个像淘宝那样的品牌性平台,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

  释放科技成果转化的裂变效应

  本报记者: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的过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如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和时空界限,产生的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对此,你们有什么好的做法和建议?

  郭碧玉:我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深知农业科技的巨大威力。为此,我回母校跑了好几趟,在母校的支持下,我们村里设立了一个专家工作站,养鸡、养牛、养鱼、养猪方面的专家都有,并向村民公布了他们的联系方式,搭建了一个科普绿色通道。村民在生产中遇到什么难题,小的可以问我,大的可直接向专家咨询。同时,我们还和县乡的农技人员保持联系,定期请他们上门举办技术培训,对养殖户进行科技普及。

  张秋香:过去种菜是“望天收”,现在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推出反季节蔬菜。我们大学生村官创业园,除了引进新品种外,还请来省市农科院的专家担任技术指导,采用“秋延迟”和“春提早”的种植模式。由于上市蔬菜品种新、品质好,又错时供应,销售价格一路走高。总之,大学生村官要创新科技服务的形式,让农民乐于接受,让专家乐于服务。

  还有,现在种粮都有政策性保险,而设施农业这一块目前尚未启动。为调动农民引进新科技的积极性,规避经营风险,建议尽早出台高效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办法。

  教会农民埋头种地抬头看市

  本报记者: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运行的载体,所有的农产品不再是自给自足,而要通过市场来检验。这两年,农产品市场波动频繁,农民损失不少。我们应当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中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张秋香:2009年,我们把分散的种植户组织起来,成立了“华富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同拓展销售市场。我到上海、南京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调查,发现农产品要想卖个好价钱,必须进行净菜加工,并加以精美包装。于是,我们推出了“蔬菜大礼包”,将新鲜采摘的蔬菜如莴苣、芦蒿、黄瓜、西红柿统一包装。蔬菜大礼包里从主菜到配料,从炒菜到汤菜,应有尽有,投放市场大受欢迎,短时间内就销售了5000余箱,成为亲友馈赠、单位发放福利的一种新选择。这种销售方式,既凸显了合作社的优势,也体现了创意的价值。

  郭碧玉:以前,我们的养鸡户往往是自己骑着摩托车去邻村叫卖鸡蛋,其间不乏雨天摔倒的心酸往事。现在我们的养殖规模扩大了,人家上门来收购了。尤其是今年,市场行情不错,鸡蛋价格更稳定,销售也更有保障。不过,我们并不因此而满足,我们注册了“射阳河牌”和“家前屋后”两个禽蛋商标,销售正在走向品牌化,产品的增值空间也更大。

  为了避免市场波动带来损失,我们也对村民强化风险意识的教育,告诉他们“既要埋头养鸡,也要抬头看市”,可根据行情涨跌节奏,适当调节养殖数量,有效规避风险。同时,还积极开拓市场,与大中城市的菜场、超市主动进行对接,签定供销合同,寻求相对固定的销售渠道。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张粉琴 丁青 聂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