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农村,考上农大,读了农学,回到农村,服务农民”,在福建省武平县城厢乡园丁村,26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冯素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五农”大学生村官。
冯素金根据园丁村花卉产业优势,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实体化的思路,着力打造“十里画廊”,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她曾获得龙岩市“优秀妇代会主任”荣誉称号,是龙岩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花卉种植专业化
2009年8月,冯素金从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到园丁村任职。“起初,我们以为她是来做做样子的,就建议她先回家休息一个月,有事再找她。”园丁村党支部书记李德雄回忆。
但冯素金选择留下来,吃住在村妇代会主任家里。“刚来的两个月,我感觉很迷茫。妇代会主任就带着我到各家各户串门聊天,从村民的口中了解村情。”通过走访,冯素金了解到,当地有种植花卉的传统,花卉产业也是园丁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长期以来花卉种植经济效益不明显,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花卉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经过反复调研,冯素金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分散经营、规模小、品种单一、缺乏技术保障。她决定按照专业化的思路,带领群众发展花卉产业。
冯素金充分发挥自己学花卉管理的专业优势,邀请专家、教授到村里开展技术宣讲和咨询活动。她还通过试种对比,引进了红豆杉、桂花、罗汉松等十多个新品种。2010年,园丁村花农迅速发展到50多户,花农人均增收1500多元。
花卉产业规模化
分散经营使得花卉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大降低,经营效益增速也较慢,冯素金着手实施花卉产业规模化,改变以往分散的花卉种植状况,实现规模经营。冯素金撰写了5000多字的《园丁村发展花卉产业可行性报告》,提出在村口往村里延伸的10里主干道两侧集中发展花卉产业,打造园丁村“十里画廊”。
为实现这一构想,冯素金充分利用租借、土地流转等方式将主干道两侧的田地集中统一使用,同时引导花农将自家的花圃尽可能集中在主干道两侧统一规整。
“她不仅指导村民掌握扦插、育苗、改良竹棚、设计钢架大棚等技术,而且定期编写《园丁村农业科技报》,举办花卉种植培训班。”村党支书李德雄介绍,冯素金还把本村花卉的图片和信息发上网,为花农打开了销路,如今“连东北都有经销商跑到我们这里来买花”。
在冯素金的示范带动下,该村花卉种植户已发展到80多户,面积达到了1100亩。
花卉经营实体化
冯素金并不满足,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借助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十里画廊”品牌价值,促进园丁村花卉产业升级。她希望以“十里画廊”为依托,谋划发展花卉、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为此,她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宣传花卉种植的前景,以及“十里画廊”发展壮大的构想,取得群众的支持。主动和农业、林业、旅游等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做好“十里画廊”发展壮大的规划设计,并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辅助资金,引导发展5家集休闲、观光、健身、食宿为一体的“农家乐”。目前“十里画廊”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正在向花卉、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