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莫忽视“心理课”
2012-06-01 12:00:00

  2012年新任大学生村官即将陆续赴任,各类岗前培训也将相继举办。然而,岗前培训中重技能轻心理的现象值得正视。应提倡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心理落差,化解心中纠结,顺利度过“断乳期”。

  农村基层的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和落后,特别是对城里长大的大学生来说,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有着较大的反差。甚至很多人到了农村后,连“上茅房”都不习惯,这就要求在岗前培训中,化解他们诸如此类的“失落感”,让大学生村官在心理上真正都认同农村现状,只有理解基层、了解群众,纠正过高的心理预期,才会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沉下心来干事创业。

  村官大多不在家庭所在村任职,还有不少来自外县、外市、外省。面对全新的环境,刚刚参加工作的村官必然会感到人际关系上的空白。加之方言听不懂、处理问题“潜规则”等等,与大学里的满腔热情有着很多冲突。只有在岗前培训中,将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困难讲深讲透,让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懂得面对,学会适应,才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基本都是从打打字、跑跑腿、送送材料、统计统计数字等简单、程式化的事情做起,而且农村基层娱乐设施匮乏,到了晚上更是漆黑一片,除了看电视,基本上没有其他业余生活。由此,很多人会产生无聊空虚感,会感觉与在大学里的憧憬根本不一样。此时,岗前培训中通过谈心谈话,打好“预防针”,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心理疏导,指导大学生村官做好长期的人生规划,鼓励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以提高自己实际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