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老书记给“娃娃村官”教了些什么
2012-05-25 12:00:00

图为村官学员们在华西金塔鸟瞰全村面貌。肖 琳摄

  5月20日至24日,中组部、农业部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

  年销售540亿元的经济规模;投资30亿建成的328米摩天大厦;80多个景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50万人次……来自11个省市的百名大学生村官不仅为华西村新农村建设成果而惊叹,更在努力寻找华西村“为我所用”的核心元素,85岁老书记吴仁宝的专题报告自然最值得期待。

  22日上午十点半,精神矍铄的老书记来到会议室。也许是吃透了学员们的心思,抑或是对孙子辈村官们呵护有加,吴仁宝的开场白直奔主题:“来到华西,建议大家多看看。今天我讲一点大家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怎样做一个称职的村官。”

  聆听魅力无穷的“吴氏语录”,感悟“同期声”中彰显的“为官之要”,村官工作的精髓在学员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当村官要有自己的脑子”

  “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在吴仁宝看来,讲实事求是,就是要做到“贯彻中央精神不走样,听从各级领导不走神,听取群众意见不走偏。”

  “华西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一是70年代‘造田’,二是80年代‘造厂’,三是90年代‘造城’。这与其他地方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华西在运用政策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吴仁宝介绍说,联产承包的时候,各地都学小岗村“分田到户”,华西村根据自身实际没有生搬硬套。“当时,中央的精神是‘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按照这一要求,华西采取的是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经商的做法,实践证明,该统的统了,该分的分了,这就叫科学。随后的乡镇企业‘抓大放小’改革以及改制,华西都没有盲目跟风,走出了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说到这里,吴仁宝语调高昂:“当一个村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非常重要。”他睿智地告诉年轻学员们,领导讲的话都是对的,关键是怎么去听,怎么样结合本地情况落实。比如领导讲的,如果已经做了,就不需要重复去做;如果没有条件做,就不要勉强去做。

  “老书记这是告诫我们,当村官要有自己的脑子。”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云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欧阳考、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龙泉庄村主任助理王文娟、山东东营区胜园街道西现河村主任助理丁恋恋等学员表示,老书记对他们最大的启发是:学习华西不是简单地走华西的路,而是学华西“走自己的路”。课余时间,欧阳考在思考如何发挥所在村临近国道和工业集中区的区位优势,利用两个村民小组征地搬迁的机遇,盘活土地资源,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让资源变资产,让资产保值增值;丁恋恋在谋划怎样更好地服务于毗邻的开发区,尽快建设东营最大的二手汽车交易市场和物业公司,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本村群众的就业问题。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禄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梁德全则在构思如何放大渔业生产优势,办好湿地公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村官要有老黄牛的样子”

  华西村的“图腾”是一头“拓荒牛”,折射出老书记以及华西村民融化于血液、渗透于基因的老黄牛精神。

  吴仁宝在培训现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到访的村干部曾经向他讨教,“我都当3年村书记了,老百姓怎么还不念我好哇?”吴仁宝回答:“才当3年就想功名啦,至少当上30年。”接着,他对在场的大学生村官说,当村官要有长期吃苦的老黄牛精神,越是急于求成越会一事无成。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吴仁宝将这句被广为传颂的座右铭再次送给年轻的村官们。他介绍说,有华西村民帮他算了一笔账,在村工作50多年,从不讲节假日,也没有礼拜天,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如果每天按12﹒5小时计算,与8小时相比,50多年中多干了近30年,加上节假日双休日多干的20多年,实际上已经干了100多年。“我生命不一定能争取到100岁,但我的工作时间已经100岁了。”

  “老书记既是表率,更是我们前行的标杆。”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平沟村党支部副书记肖琳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感受,大学生村官就要像李源潮部长所要求的那样: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据介绍,他所在的村最高海拔2000多米,到乡里要走4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为了募集120多万元资金,建设一条通往山村的硬化道路,他自费到成都、山东等地寻找爱心人士赞助,上网发微博求助,至今仍在不停地奔波中,但他绝不轻言放弃。他说:“路一打通,就会迎来一片艳阳天,深藏于大山的自然资源将变成真金白银。”

  老书记的奉献精神同样感染了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李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育哲。为了普查全村危房,他患上带状疱疹也不请假,坚持深入农家拍照登记,因过度劳累,一次不慎从石子坡顶摔进沟底,额头上至今还留有伤痕。“与老书记相比,我的差距还很大。当村官就要不怕吃苦,为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而忘我付出。”陈育哲说。

  “当村官要站稳自己的身子”

  5月20日下午,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周鸿老师在为村官授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1亿多元的奖金可以合理合法地拿,你们拿不拿?”台下几乎异口同声:拿!

  “拿,固然没错。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个人没有拿,他就是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他将本来奖给他的累计1﹒5亿元奖金全部留在村里了。”

  报告中,吴仁宝也向村官们谈到了自己“犯傻”的原因:“带头富与带领大家富不一样,后者需要凝聚力和公信力。只有自己守住清廉的底线,才会有说服力和号召力。”老书记一直践行着自己定下的“三不诺言”,即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学员们在为之折服的同时,也读懂了吴仁宝这个“不倒翁”的魅力所在。

  辽宁省铁岭市杨木林子镇后杨木林子村副书记侯喜军,对老书记所说的“干部要有权威,一要廉洁,二要懂行”的话深有同感,尤其是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管理廉政的“三正”之道。如今兼任村香菇合作社副理事长的他,经常要跑市场,与客户谈判,或多或少面临一些诱惑,“我时刻提醒自己绷紧廉政这根弦,凡是涉及钱的事,我尽可能不经手,实在避不开,总要喊上两三位村民监督员。四川简阳大学生村官辜某的教训深刻啊!”

  “俗话说得好,一人难称百人心,关键是要自己过硬。”河北省正定镇塔元庄村治保主任李立杰这几年到过很多名村取经,吴仁宝老书记的“硬气”最让他佩服。他觉得,如今农村的社会环境也很复杂,既有朱也有墨,只有近朱远墨、染朱不染墨,才能为今后的成长夯实人生的根基。上海市崇明县堡镇瀛南村书记助理贲前方认为,要想防患于未然,就必须完善政务、事务、财务等各项制度,让所有权力在阳光下透明公开运行。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王书明 聂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