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上级党组织选派3名大学生到南漳县东巩镇王家畈村、陆坪村担任村官,为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本着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激发热情、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原则,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全方位、人性化的关怀,确保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早日成长成才,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不断提高他们服务群众的技能和本领,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大显身手。
加强管理,增强“三念”。要求大学生村官沉下身子,和村干部一起深入到群众中去,弄清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增强他们求真务实观念,当一名“实干型”村官,力所能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突出青年人朝气、锐气,敢与强者比、敢向高处攀、不达目的不罢休,增强竞争观念,开展“比学赶超”竞赛,在工作上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的良好氛围;用好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头脑灵活等优势,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增强创新观念,探索创新农村工作新方法、新思路、新机制,解决好农村“新、难、硬、缠”等层出不穷的疑难问题,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增收。
真心关爱,三个到位。工作安排到位。根据大学生村官特长,坚持按照突出示范性、保持连续性、统筹平衡性的原则,将大学生村官安排到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产业初具规模、“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群众基础好、发展空间较大的村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村,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和政治面貌,分别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让他们发挥作用有“位”有为;生活关心到位。镇党委根据任职村情况,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就近安排食宿和办公地点,配备生活必需品。村级党组织积极创造良好环境,让他们开展工作有“家”的感觉;精神激励到位。每年镇党委组织有农村经验的镇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谈心谈话,为他们鼓劲打气,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开展工作。利用召开座谈会,组织新老大学生村官同聚一堂、互相学习、结成对子,让大学生村官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干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上好两课,提升能力。上好理论学习课,通过党课教育、主题学习、研讨座谈、远程教育、以会代训等形式,有计划地针对大学生村官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党务知识和村务管理等培训;上好农村实务课,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等举办农村工作讲座,传授处理农村各类问题的经验做法,重点学习强农惠农政策、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工作方法,使大学生村官进一步了解农村工作,填补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理论空白。从而使大学生村官不断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更好地开展农村基层工作。
安排老师,指导帮带。采取领导干部联系带、驻村干部传帮带、村组干部手把手帮助,定期听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汇报,帮助他们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对他们进行政策指导、信息引导和方法帮教。村书记、主任直接带,具体指导大学生村官如何开展农村工作,通过现身说法、个案处理等形式进行言传身教和实践锻炼,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的能力、素质和水平。
加强培养,育有所用。积极为他们提供竞技场,搭建能力锻炼平台,努力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热情,让他们在丰富生动的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努力培养后备军,切实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努力造就一支立场坚定讲原则、开拓创新有头脑、带富服务能力强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推优荐才,阳光成长。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大学生村官;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推优入党;对于有其他成才愿望的大学生村官,积极推荐给有关部门,促进其灵活就业。
据了解,该镇3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为农村,更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村官共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和帮办实事70多件,向农民提供信息600多条,1名大学生村官成为中共党员,1名大学生村官考取了国家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