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首部大学生村官情感电视剧《潮人》的诞生地。2008年开始,仪征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247名满怀憧憬的青年才俊先后踏上这片热土,延续多年的村官结构随之而变,新老村官之间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知识与经验、开拓与求稳等多重观念发生碰撞,几乎每对新老村官之间都有一段从抵触到相融到互帮互促的心路历程。
互不服气的父女又暗地里佩服
人物:李娟(新集镇宣传委员、花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升保(新集镇李营村党支部书记)
他们是一对父女,2008年李娟大学刚毕业,老村干李升保就动员女儿做了自己的同行。两年后,父女俩各自当上了村支书。虽然不在一个村,但发生在家里和村里的一些事很快暴露了他们之间的“代沟”。
先是李娟感到了不爽。有些村民为了建房办低保、土地流转等找父亲办事,不是去村里,而是晚上找到家里来,常常还拎着鸡鹅鱼鸭之类。李娟对父亲说,这是“毒药”,收礼办事,办成办不成群众都说你“贪”。李升保不跟姑娘急,慢吞吞地说:“对待群众送礼要因人、因事、因物,不能一概当面拒收,你把群众从自家鸡窝拾来的鸡蛋退回去,他会认为你嫌东西少看不起他,或者跟他有矛盾,甚至认为你不愿意帮他办事,今后如果事情没办成他会更恨你。群众的事情无小事,送不送礼当然一样要办,过些时候,我把家里的土特产也送点给他,他可能会觉得跟干部有往来,脸上更有光。”
仪征每个村都有保洁员,每到年底保洁员都希望增加报酬,但村里毕竟收入有限,李升保在李营村承诺,报酬照加,但增加的部分先欠着。李娟说打欠条好比“鬼画符”,是寅吃卯粮。她在花园村推行保底工资加切块考核,年底干得好还有红包奖励。李升保不以为然,“我这是‘打一滚跳一步’,先做了再说,群众不理你这个制、那个度,到时候收入不见涨照样跟你撂挑子。”
让李升保对女儿刮目相看的是2010年的河塘清淤。几十年没清河塘,工程量大不说,还到处通到老百姓的利益,难度可想而知。市里提出号召后,开始没人敢接这个茬。李娟却主动站出来要第一个“吃螃蟹”,李升保挡都挡不住。没想到,李娟带着大伙硬是用了半年时间把全村大大小小的河塘全部清理一新,由于有政策激励,没有给村里增加一分负担,群众满意,领导夸奖。这回,做爸爸的脸上挂不住了,带着村组10多名干部悄悄来到花园村学习取经。李升保说:“那天跟姑娘都没好意思照面。”
新的要快老的要稳究竟谁的对
人物:郑福源(新集镇镇长、原大仪镇路南村党委书记)、尤德宝(原大仪镇路南村老书记)
他们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4年前,也是这个炎热的夏天,镇上书记找到尤德宝,说给他分个大学生村官,这孩子爸妈死得早,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不几天,有个老人到村里哭诉生活困难,还没拿工资的郑福源悄悄揣给老人100元。尤德宝听说后很高兴:“这孩子有爱心,是棵好苗子。”
4个月后,刚刚担任村副支书的郑福源立即有了干大事创大业的激情。他跟老书记提出搞20亩蔬菜大棚,希望村里投资20万元。老书记一听直愣愣地望着郑福源半天才说话:“20万不是小数字,虽然村里有几百万家当,但‘打水漂’怎么办?”说归说,尤德宝后来主动帮他调剂了20亩土地,又争取到市农委的10万元钢结构投资,还牵线与扬州一老板合资工业化生产金针菇,总投资超过1500万元,目前一天的产值就超过5万元。
“这个年轻人能够让路南村发展得很好,应该给他机会。”尤德宝主动让贤,推荐郑福源当了书记。可没过多久,这一老一少就为村办厂的事红脸了。起因是郑福源想把租给私人老板的村办汽配厂改造成标准化厂房,说既气派又能多收租金。原以为老书记会支持,不想又被泼了冷水。“农村工作‘稳’为先,汽配厂租的是群众的地,你不动它不要紧,一动就会带来矛盾,再说小厂租出去还没到期,提前收回来就要赔钱。”老书记的一番话说服了郑福源,后来村里投资120万元在镇工业园区买了一处标准化厂房,现在的年租金是15万元。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郑福源慢慢地也能体会到老书记“守财奴”和求稳怕乱的心态。“但当村官一定要帮群众办实事”,郑福源举例说,村里上夜班的人很多,但一直没有装路灯,还有2公里的村组路一直坑坑洼洼,群众提了好几年也没解决,这次他态度很坚决,70-80万元投资村里出一半,再想办法集资一半。据说,那天请村里老板吃饭,郑福源喝得酩酊大醉。老书记心疼地说:“这孩子是要钱不要命呀。”
新书记就职仪式上老书记也哭了
人物:邹玉凤(仪征市委候补委员、东升村党支部书记)、朱洪山(弓尾村老书记)
这一幕曾被电视记者定格。弓尾村大学生村官邹玉凤在公推直选中成为村支书,就在她饱含热泪准备发表就职感言时突然发现老支书也在流泪,会场瞬间一片寂静,台上台下个个为之动容。
邹玉凤刚到村里时,朱宏山特地把她安排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一天,朱宏山的电脑中毒死机,他连忙叫小邹去隔壁医务室拿棉球来,小邹因此偷偷笑了半天。这以后的几天,邹玉凤将村里的电脑逐一杀毒维护。接着,又白天夜里地为村里整理档案、建章立制。老支书很欣赏这个有为的大学生,把多年做支书的笔记捧给她参考,还不断在两委会、组长会、党员会、群众会上树她的威信。
感觉很好的邹玉凤不想在一次土地流转工作中受到重创。这天,她和一个小姐妹丈量群众土地,有个村民寸步不离,邹玉凤她们生怕出错,把皮尺拉得紧紧的。量完了,男主人问:“多少亩?”“3.1”,“明明是3.15,你们偏说是3.1,还有田埂上的树,100米长两米一棵应该是51棵,你们却说48,我这土地不给你们了。”老书记恰好从此路过,几句一问心知肚明,他知道邹玉凤她们学生气太浓了,皮尺拉得太紧,数树时把群众刚补栽的小树也减去了。现场,老支书说,土地流转要让群众利益最大化,宁愿集体吃点亏也要让群众多得点。回村的路上,老支书先表扬她们认真负责,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做农村工作,既要认真,又不能太顶真,要了解农民,农民上街买豆腐,还喜欢秤杆翘点哩,你满足他一点,他就会配合你。”
升职前还挨老书记一顿骂
人物:吴春彪(马集镇党委委员、合心村党支部书记)、 赵有海(新集镇党委副书记)
马集镇金营村素有“扬州第一村”的美称,吴春彪2008年大学毕业后到这个村任党总支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赵有海当时是副镇长兼村里一把手。有人背地里问赵有海:“这小子饥瘦饥瘦的,连两只公鸡打架都拉不下来,能行吗?”赵有海当时没吭声。
盛夏的一天,赵有海从农业园回到村部,埋怨厕所太脏了,气味难闻。当天晚上,吴春彪就自掏腰包从超市买来了皮手套、刷子,还有洁厕粉,整整两天,独自把厕所刷得干干净净。
转眼到了秋天,金营村组织到苏南明星村学习考察,临行前,镇党委书记告诉赵有海,考察回来,就调吴春彪到合心村任书记。赵有海特地让吴春彪担任考察队的总管。最后聚餐会上,吴春彪向老书记敬酒,不想遭到脾气一向很好的赵有海一顿骂:“参观的时候你关心过队伍的头尾吗?吃饭的时候你应该什么时候坐桌子?你考虑过提前结账吗?是的,这些都是小事,但细节决定成败,你懂吗?”
吴春彪知道这是师傅为自己好。到合心村上任没几天,他就用上了赵有海的群众工作法,砸开锈锁把多年未开的村部大门打开、专门印制便民联系卡发到各家各户、一批历史遗留矛盾得到化解……虽然赵有海已升职他乡,但吴春彪深知,师傅每天都在关注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