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5时07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周边10多个县市震感强烈。
一时间,电力中断、通讯中断、道路受阻,灾情告急!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灾区的大学生村官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颂歌。他们入户排查危房,帮助村民搬运、转移物资,搭建救灾帐篷,组织发放救灾物资……记者在采访中,撷取了两个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唐海英:受灾群众全撤了才觉得有点累
7月2日,记者在哈拉苏村安置点见到新源县大学生村官、村主任助理唐海英时,她骑着电动车刚从村里回来。消瘦的脸庞晒得黑红,眼里布满了血丝,但依然精神十足。
31岁的唐海英是土生土长的哈拉苏村人,从新疆财经学院毕业后,2008年被选聘为哈拉苏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她在今年6月刚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从入党宣誓那一刻起,党员的责任便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6月30日的大地一颤,唐海英顾不上自家5间被震裂的房屋和年幼的孩子以及父母的安危,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
“大爷,你家的房子怎么样?”“阿姨,千万别进屋子,先在院子待一会。”“大嫂,看好自己的孩子,别吓着了!”……
直到7月1日凌晨6点,全村625户人家全部走访完毕,受灾群众全部安全撤离到安全地带,唐海英这才感觉到有点累了。
“快回家歇会吧!”村民劝她回去休息。
“算了,万一有事还要赶回来。”满脸疲倦的唐海英说着便躺在一张凳子上。刚躺下,运送救灾帐篷的汽车就来了,翻身起来的唐海英又加入到卸救灾帐篷的工作中,这样一干又是一天。
“同事们都说我不像一个女人。”说完这话,唐海英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在排查危房的过程中,村民马云祥家里没人,院门上了锁,唐海英无暇顾及其他,便翻墙进院去查看。
76岁的杨国义,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剩他和老伴。这次地震不仅使他和老伴居住的房屋成了危房,他也在地震中受了轻伤。正当老两口为怎么住发愁时,唐海英和村里的其他党员干部帮他们把救灾帐篷搭建起来。
“我认得她,她是我们哈拉苏的好村民!”杨国义激动地说,“她每天都来看看大家。”
“闺女,你的父母和孩子都好吗?”杨国义的老伴接过话茬问。
“好,好!”说着唐海英略微低了低头。
“儿子已经3天没见我了,父母也没时间管了。”唐海英说完,又非常骄傲地说:“父母一直告诫我一定要管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下转3版)
(上接1版)遇到村民不理解时,一定要好好做工作。有家人的支持,村民的理解,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她告诉记者,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安置好受灾群众的生活。
乌敏·阿瓦恩:震后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院子里七零八落地散落着一些倒塌的房梁和砖块,这是地震过后新源县别斯托别乡喀拉奥依村村民克孜尼拜·对山别克的院子。
喀拉奥依村的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乌敏·阿瓦恩入户排查危房到了孜尼拜·对山别克家,看到他家的这几间土坯危房已经严重受损,随时可能倒塌,而房屋内,还有电视和桌椅没有转移出来。余震还在不时发生,看着土灰不停地从墙上滑落,围观的群众没一个敢进去。
“党员跟我上!”乌敏·阿瓦恩没有丝毫犹豫,带着青年党员冲了进去。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既为大学生村官的勇气感到钦佩,又担心他的安全。当满头满脸都是灰的乌敏·阿瓦恩和其他党员将物资全部转移出来时,围观的各族群众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6月30日地震过后,乌敏·阿瓦恩一直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内外忙碌,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在余震不断中深入到每家每户排查险情,给群众宣传防震知识,并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工作。
说起29岁的大学生村官乌敏·阿瓦恩,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佳克斯!”
毕业于新疆财经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乌敏·阿瓦恩,2008年被选聘为喀拉奥依村任书记助理,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为“一肩挑”的年轻村干部。
出生于喀拉奥依村的他,被聘为村书记助理的那一刻发誓: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所学服务于村民,当一个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好村官。“大学毕业回到村上,乡亲们都很支持,我很感谢他们,但是光有感谢还是不够的,如何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才是我应该做的。”乌敏·阿瓦恩说。
地震过后,帮助村民们渡过难关是他眼下最重要的事。71户村民房屋倒塌,286户村民家中有危房,村里的3450口人,现在已经安置了358户,这些数字都深深地印在乌敏·阿瓦恩的脑海中。
救灾的帐篷不够用,很多村民没住处成了他的一大心病。加上几场降雨,使得气温不断下降,给救灾工作增加了难度。7月3日一大早,乌敏·阿瓦恩早早赶到村委会,组织村干部开展自救。而此时,新源县妇幼保健院的干部职工也赶到喀拉奥依村送来救灾物资。乌敏·阿瓦恩立刻带队将物资送到了40余户低保户、困难户的家中,保证他们能在帐篷里也过上跟家里一样的生活。
乌敏·阿瓦恩为群众付出了多少,他从没计算过,但是百姓对他的好却都记在心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救灾工作结束后,我还是要努力,争取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