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修好了,有水了……”听着村民们兴奋地叫嚷,看着2000多亩水田不必再忍受干渴之苦,这一刻我非常欣慰。
自今年3月份任顺东村书记以来,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泵站维修的问题,每到插秧灌溉季节,群众就少不了因用水问题发生矛盾,甚至出现聚众上访。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决心从解决稻田灌溉问题入手,开启我的村书记之路。
通过调研走访和实地查看得知,本村现有两座泵站中,一座泵站虽是新建的,但由于当时资金不够,只建好泵房,电力设施没配套到位;另一座泵站已有20多年,因年久失修,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到稻季的水田灌溉问题。当我把问题提交村委会讨论时,村主任叹口气说,“徐书记,你的想法是好的,存在的问题的确早就应该解决了,可是你也知道,我们村没有集体收入,要从群众口袋里掏钱难啦。要解决这两个泵站的问题,要资金十几万,钱从哪儿来?”是啊,钱从哪儿来,眼看即将插秧急需泵站打水,没钱、没经验的我更加寝食难安。
“钱从哪儿来,借?”十几万元在农村可不是小数目,我刚上任不久,再加上本村一直是全区典型的经济薄弱村,谁愿意借?苦思冥想几天,我决定拿出自己准备结婚的积蓄6000元钱,在我的带动下,村干部、老党员和村里在外发展的大户纷纷慷慨解囊。在外开废品收购站的王老板说:“小徐书记,我们真没想到,你一个外地的大学生村官能用自己的钱为我们群众办事,我们顺东人不能落后,我借5000元。”就这样,在极其艰难的努力下,我们先期筹到资金38300元,我将借款的用途、借款人姓名和金额在村务栏进行公布,承诺今后村里有收入了,一定如数归还。接下来,我们开始启动一座泵站的维修工作。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此时正值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之际,市财政局领导在驻村调研时看到了我们的公示,很受感动,当即表示会尽快协调相关资金帮助我们解决泵站问题,确保群众灌溉用水。现如今,群众需要的“水”解决了,群众心里的“渠”也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