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在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流动方面推出了一些个性化的举措,其中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应当把握哪些核心环节?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组织部门的同志。
挂职锻炼,出于怎样的考量?
李敏(江苏省仪征市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工作科科长):仪征选派大学生村官到乡镇部门、市级机关挂职锻炼,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乡镇部门、市级机关派驻基层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村官衔接工作、熟悉部门业务、提升办事能力的需要。像乡镇农经站、文化站等基层业务部门,非常需要具备农村工作经验、又拥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协助开展工作;而大学生村官平时在村里跟这些部门打交道又比较多,为了工作衔接上的便利,同时也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我们有意识地让大学生村官到这些部门开展挂职锻炼,起到了双赢的效果。于是便逐步将这一做法制度化,并在全市推广实施。
张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目前我区采取的做法主要是将大学生村官选派到民营企业挂职锻炼,这既是大学生村官培养链的一环,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热身”之举。浙江属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如果能补上企业经营管理这堂课,对于转变择业观念,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创业能力等都有很大帮助。由于我们规定挂职的村官必须在村工作两年以上,因而挂职锻炼也就成了村官期满后顺利流动到企业的预演,为村官步入“下一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湖州地区的企业对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也十分关注,相较于同龄人,村官有着更为过硬的素质和能力,为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也是我们的初衷之一。
挂职锻炼,如何做到人岗匹配?
李敏:在挂职锻炼岗位选择上,我们主要提供农工办、信访、民政、国土、城建、水利、农委等与农村工作联系紧密的部门岗位,使培养更有针对性,工作更具实效性。比如一些村官所在村如果低保方面的任务比较突出,那么就选派他到民政部门进行挂职。同时也会兼顾村官的专业和在村工作创业的情况,比如所学为涉农专业的村官,便安排他到农业等部门锻炼;有创业意愿和项目的村官,则会选派到发改委、团委等部门。在选派之前,我们会根据报名村官的实际情况、个人素质等因素综合考量,实行定向挂职,做到学以致用。
张健:从多年积累的经验来看,推动大学生村官到企业挂职锻炼,主要是做好三个层面的互动。第一个层面是了解村官所想。由组织上与村官进行座谈,全面了解村官到企业挂职的想法,尤其是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特长,并结合他们的学习愿望、专业技能、自身诉求等,尽量尊重本人的选择;第二个层面是了解企业所需。主要选择一些规模企业和农业特色种养基地等作为目标企业,如当地的湖州中轴物流有限公司、广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尽可能使企业提供的岗位和工作性质契合大学生村官的意向和专业特长;第三个层面是村官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由企业主与村官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招聘面试的程序大体一致。如果最后出现一岗多人、岗位空缺等情况,组织部门适当调剂,确保人岗匹配、合理分流。如有过招商经历、熟悉项目申报的村官可安排到企业负责项目申报等。
挂职锻炼,如何踩准节拍?
李敏:我们选派的对象主要是在村工作一年以上,工作出色,同时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村官。村官工作的重心主要在村里,因此挂职的时间不宜过长,目前是3周左右,从基层反馈的情况来看,经过挂职锻炼的村官,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高。
张健:目前主要选拔有两年村官工作经历、年度考核称职的村官进入企业带薪实习,试点挂职锻炼一个月时间。这样既能保证他们能初步熟悉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又能让企业较好地了解挂职村官驾驭市场的潜质。
挂职锻炼,如何不流于形式?
李敏:村官在机关单位挂职期间,与原岗位脱钩,主要考核挂职岗位的工作情况。挂职锻炼时,由挂职部门为村官配备相应岗位的结对指导人,以帮助村官尽快进入角色,并由挂职部门对挂职人员的工作表现予以考核评价。
张健:为了确保村官进企挂职出实效,在前期准备、挂职考核以及后续总结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制度规定。挂职期间,由企业副总直接担任挂职导师,负责对村官进行日常管理、职业技能指导等工作,帮助村官熟悉岗位业务,快速融入企业工作氛围,同时要求村官严格遵循企业作息、出勤等制度,并每日记录挂职锻炼体会。挂职锻炼结束后,再由挂职导师对村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定,由企业管理层集体对村官挂职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行鉴定,存入村官个人档案。当然,一些在挂职锻炼期间表现突出的村官,所挂职的企业还会进行相应奖励。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还是很好的,村官到企业挂职锻炼,不仅练就了独当一面的本事,增长了才干,还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深刻印象,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挂职企业向村官抛出了愿意长期聘用的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