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一位董事长的大学生村官情
2012-08-24 12:00:00

  图为郭辉(右一)和大学生村官在劳动间隙交流创业情况。


  编者按今天,本报这篇通讯向你介绍的是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辉心系大学生村官工作、热心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事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培养熟悉农村基层、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人才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这项决策的贯彻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我们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从这篇通讯中得到借鉴,加入到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队伍中来。

  

  “请问董事长,贷款额度能不能提高点?项目做大了,这点额度不够了。”

  “董事长,我拿出10%-20%的盈利给村里修路,已经修了6000米。”

  “董事长,跟你报喜,我的美丽季节旅行社已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了。”

  ……

  7月19日,“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在江苏徐州举行,如果不知道会议的举办方,光凭彼此熟悉的程度,很难想到被大学生村官团团围住问东问西的会是江苏省再担保公司董事长郭辉。既不是大学生村官的上级,也和大学生村官这项“业务”没什么直接关联,一家再担保公司的董事长为何会和大学生村官如此熟悉?1174名大学生村官的1081个创业项目、累计近1.8亿元的再担保融资贷款、带动就业43000人,如果光看这几个抽象的数字,也很难知道郭辉任职的公司为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所付出的艰辛。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反映江苏省再担保公司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一份材料上批示:“干得很好,继续努力。”“很好”的背后,饱含着郭辉对大学生村官浓浓的情。

  他们那份想做事的心感动了我

  郭辉与大学生村官的感情,要从2010年春天说起。

  江苏省再担保公司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三农、构建全省再担保体系的重要使命。“我一直在思索,支持‘三农’,切入点在哪?如何切入?效果如何?”郭辉说,“在对农村进行一系列调研后发现,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人才战略,因大学生村官刚刚步入社会,处在创业初期,急需资金,但又缺少有效的抵押物,担保机构不敢作担保,银行不敢贷。我想,也许这就是我要找的切入点。”

  自2007年江苏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以来,仅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就已超过1.6万名,成为创业富民的新生力量。2008级新沂市大学生村官陈梦婕,创办藏香猪养殖场。创办之初,为了8万元的贷款,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除父母外,她还找了10名农户签字,再盖上两个公章,贷到了5万元的扶贫款,以及年息12%的信用社贷款3万元。第二年,为了贷款,同样的程序又跑了一遍。“一个20岁出头的小女孩,为了能将养猪场做下去,四处找钱,多么不容易。”郭辉说,“丫头跟我说,自己从来是偷着哭,不敢让家人和朋友们知道,曾经想过放弃,但是始终又不甘心,在不断的纠结摇摆中,还是坚定信心实现了她最初的梦想。”

  也许正是大学生村官这种不怕辛苦、不甘失败的精神,触动了郭辉,让他想起了难忘的知青岁月。“虽然时代不同,但同样是青春年少,同样是激情满怀,同样是锻炼成长。”郭辉说,“只是当时没有现今这么好的条件,所以决心为他们创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帮助他们实现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

  而此时的江苏省再担保公司,已经初步构建了省再担保体系,与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在这一基础上,他们与9家银行、40家担保机构、10家农村小贷公司合作构建了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覆盖全省的再担保服务体系,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出一个集信息互动、担保支持、资金投放为一体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综合服务平台。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由此实现了“小、快、活”,即额度小、审批快、模式活。对1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只凭个人信用保证,无须任何抵押。建立了手续简便、成本低廉、服务快捷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渠道。

  那夜,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晚

  想法变成现实,并非易事。

  直接负责大学生村官贷款工作的公司再担保一部总经理助理张道扬,2011年初,连续一个月奔跑在苏北各县市。

  “不搞成你就别回来!”郭辉给他下了死命令,从未如此严厉过。

  “那段时间,我天天到组织部门、银行及担保机构去‘上班’,开始时坐了不少冷板凳。”张道扬笑着回忆说,“当时,一些组织部门的同志由于在帮助大学生村官融资这条路上遇到了太多的磕磕绊绊,他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个再担保公司会做这件事,能做成这件事。”

  近一个月的奔波,终于在新沂市率先破冰。张道扬始终记得,那天下午一上班,就坐到了新沂市组织部的办公室等着,等来了副部长郝其琪。“她很有耐心听我讲完,然后说,正好下午要去看一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项目,一起去吧。看了项目,同村官交流后,他们尝试着接受了再担保的融资模式。”张道扬说。

  “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再努力,门总会打开!”郭辉鼓励张道扬。

  将时钟拨回到两年前。

  2010年8月,江苏省再担保公司发起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再担保融资工程,在宿迁及滨海、涟水一市两县试点。首批解决了205名大学生村官、158个创业项目、1881万元的融资需求。一年后,该工程已为528名大学生村官、454个创业项目提供再担保贷款8028万元,打开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之门,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

  然而,挫折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2011年5月,徐州、宿迁两地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急需资金2000万元,由于宏观调控,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控制,银行无额度可放,审核通过的贷款不能及时发放。可是村官们的种养殖创业项目都和农时密切联系,错过了最佳时间可能就会满盘皆输,他们也会因此失信于村官。

  “不能让孩子们失望。”面对金融形势的变化,郭辉首先想到了村官。

  那一夜,南京湖南路凤凰广场B座29楼,郭辉办公室的灯整整亮了一夜。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官十万火急的资金需求,郭辉和党委班子成员及项目有关人员正在研究对策。办公室内,气氛有些沉重,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有没有必要花这么大代价做这件事?”

  “我们是企业经营,有风险而无利可图的事能不能办?”

  来自各个方面的看法和顾虑汇集到郭辉的面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原本就不是图利,图的是响应中央的战略决策,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帮助后备人才成长。郭辉最终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拍板决定,公司从自有资金中拿出3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委托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基准利率放款,专项解决徐州、宿迁等地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需求。先让大学生村官渡过这一难关,同时引导和带动更多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

  这次尝试让郭辉意识到,仅仅依靠银行来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显得太单薄,很容易受到政策、规模的限制。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不搁浅、资金不断流,需要一种创新的机制和举措。郭辉开始马不停蹄地调研。年底,本来是公司最忙碌的时期,他却将很大精力放在为村官融资寻找出路上。为了尽快找到解决办法,每天休息不足5小时,走路、爬楼梯的速度,即便年轻人都跟不上。终于,他找到了方法,调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源,成立一支基金来解决资金断流问题。2012年2月7日,由省财政首期出资200万元,他们出资2000万元作为主发起人,社会爱心资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工程扶持基金正式成立运行,目前募集资金已达6900万元。

  一个大家庭的深情厚意

  今年入伏第一天,在新沂市唐店镇大学生村官王明的大棚种植基地,两棵苍劲的雪松在烈日下依旧挺拔。这是前不久郭辉带领公司员工到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劳动实践时,与当地组织部门、大学生村官共同植下的“共建树”。

  “雅楠,上次清华大学的专家怎么评价你的香包产业啊?项目计划书出来没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公司支持?”

  “张睿,你的青春农庄怎么样?二期项目进展如何?”

  ……

  在徐州的那场座谈会上,郭辉与大学生村官如朋友般交谈。而这样的座谈会,无论是在南京,还是在其他地方,两年间举办近10次。每一次,无论多忙,郭辉都会抽出时间全程参加。而每次村官到南京开会,他更是调整原有的工作安排,请村官吃饭,和他们畅谈,让公司对村官比家更温暖!

  “跟他们聊天,我特别开心,像回到了20岁的时候。”郭辉笑着说。那笑容,发自心底,透着一种纯净。

  心思细腻,也是郭辉的性格特点。在6月份的一次座谈会上,当十几个村官呼啦一下子进入会议室的时候,郭辉注意到其中一个女孩子跛着脚。问了才知道,原来这女孩特意穿的新鞋子,没想到磨脚,脚皮已经磨破了。于是,郭辉特意嘱咐公司一名员工,先带孩子到附近买双新鞋子,要不磨脚的。“食宿要安排好,车票是必须寄回来的,否则下次不让他们来公司开会了。小孩子创业不容易,不能给他们添负担。”郭辉说。

  “说实话,看到他们的精神状态、干劲十足,我真的比看自家孩子还高兴!”郭辉说,“射阳有一个来自天津的村官,创业后把父母接过来看了看,父母一看孩子状况很好,非常高兴。没想到,这个村官说服父母把天津的房子卖了,跟他到射阳定居创业了。”

  郭辉谈及每一位大学生村官可谓是如数家珍。

  在徐州贾汪区大学生村官张睿的创业基地,出自著名书法家孙晓云之手的“青春农庄”四个大字很是醒目。原来,在一次村官座谈会后,张睿怯怯地问郭辉,“董事长,麻烦您帮个忙,能不能请孙晓云阿姨为我的农庄题字?”郭辉爽快答应,随后冒着大雨亲自领着张睿到了省美术馆孙晓云的办公室,孙晓云听明了来意后,兴笔挥毫写了“青春农庄”四个大字,还向张睿赠送了图书和书法作品。

  这几年,大学生村官已成郭辉心中挥不去的牵挂。有一次住院挂水,郭辉忽然思绪连篇,自言自语道出四句话:“扎根基层村乡,燃动创业热望。放飞富民理想,挥写人生篇章!”一桩桩小事、一点点细节,凝聚了一位董事长对大学生村官无私的爱、无边的情!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赵伟莉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