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乡里开会传达政策,我们有些方面理解得不透彻,回到村里给群众传达的也一知半解,政策精神大打了折扣。现在,村里来了大学生,他们一看就明白,还帮我们出谋划策抓落实,工作效率高了,村里的整体工作都有了提高,大学生村官大家都抢着要。”9月20日,沙雅县古勒巴格乡英汗旦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提·卡德尔说。
为提升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除平时采取现身说法、网上村官课堂、情景模拟大赛等方式对其进行常规培训外,该县对重点培养对象,推行“1+X”链式培养模式,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半年后,轮流选派到乡镇和县委基层办跟班学习。探索“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贫困户”、“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党员中心户”、“大学生村官+协会+农户”创业模式,在沙雅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塔河明珠果业、绿源植物公司和库沙、新沙公路沿线生态经济示范带建立4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基地实践锻炼497人次。采取大学生村官AB岗、“百姓百事代办制”、预约上门服务等形式,为农牧民提供办证、信息、农资购销、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公共服务。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干得好,让大学生村官有盼头,全面落实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按照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奖补补贴三个部分进行发放,人均报酬达1400元/月,并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办理社会保险和重大疾病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及百分考核评价办法》,从入村写实、工作例会、领导评价等十个方面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百分综合测评,考核结果作为兑现待遇、评先选优和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根据综合测评情况进行定性,分“蓝、黄、红”三色预警式管理,90分以上为蓝色,表示评价优秀,可优先提拔重用;75—90分为黄色,表示评价较好,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库跟踪培养;低于75分为红色,表示评价一般,予以提醒谈话、警告等。
截至目前,该县187名大学生村官中,104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乡村领导班子,27人考入或聘为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名被评为“十佳大学生村官”、“十佳创业之星”和“十佳敬业之星”的大学生村官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