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分享新农事
2024-03-10 20:16: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毛晓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毛晓雅在“代表通道”现场提问。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王子涵摄

  “我们要更加努力地种好地、多打粮。”

  “我将继续深耕农业,和乡亲们一起,把桃子种得越来越好!”

  3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东厅举行的第二场“代表通道”上,两位来自农民合作社的“新农人”代表激扬的话语在大会堂久久回荡。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讲述了在黑土地上发展现代农业的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绿农兴云合作社理事长岳巧云现场分享了合作社通过电商营销卖好平谷大桃的故事。“新农人”分享新农事,不仅展示出现代农业的“科技范儿”,也展现了这个群体的活力与担当。

  “在黑土地上推广新技术、新理念,我乐在其中”

  “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山墙上有一条标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带着对黑土地的眷恋,大学毕业后我返乡创办了农机合作社。”韩凤香回忆起创业初衷时说。

  然而种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最初,乡亲们还习惯于靠天吃饭,不懂得科学种田。因此村里出现了许多“破皮黄”,黄土裸露、产量极低。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黑土地,成为了过去时。为了保护黑土地,韩凤香在合作社里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的“梨树模式”,却遭到农民的质疑:“秸秆留在地里都不收拾,这不就是懒吗?”

  然而,到了秋天测产时,“梨树模式”比传统种植模式产量高出了三成。乡亲们才彻底服了,跟着韩凤香奔丰收求高产,眼下合作社集约经营土地已达1.5万亩。

  规模集约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以4500亩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为一个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全部实施‘梨树模式’,免去了贷款难、卖粮难的烦恼,受了灾还有保险兜底。这样一来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推广‘梨树模式’的劲头更足了。”韩凤香越说越带劲。

  如今,从大型播种机到收割机,再到喷洒生物农药的无人机,她带着农民从会种地向“智慧”种地转变,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免耕播种机等装备在黑土地上广泛应用。合作社服务带动周边9个村800多户农民,2023年实现粮食总产量2000多万斤。

  “我们要更加努力地种好地、多打粮,在推动大家增收致富的同时,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韩凤香的故事,展现出的“新农人”的精神面貌,以及表达出的“新农人”的使命担当,让现场的代表、记者纷纷点赞。

  “用‘互联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前些年在合作社经营管理中,我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为了破题,我多次跑到农贸市场、超市对接销售,但效果并不理想。”岳巧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合作社“成长的烦恼”,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如何破题?答案是“互联网+大桃”的电商营销模式。“早上大桃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摆到餐桌上,这种快捷的供销模式让平谷大桃品牌越来越亮,桃子卖出了好价格,也让传统合作社实现了迭代升级。”看着乡亲们都想尝试,岳巧云还开设电商培训班,手把手地传授其电商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经营、懂电商的高素质农民。

  岳巧云还组建了大桃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队,开启了绿色植保、防控、疏花疏果、套袋等多项标准化种植。经过不懈地努力,标准化种植的大桃稳稳地站住了高端市场。

  “现在我越来越意识到乡村振兴的未来在科技。”岳巧云感慨。近年来,合作社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创建了一个拥有9名研究员的“科技小院”,引进了博士农场、智慧农园、大桃优新品种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项目,不仅提高了大桃的品质,更为果农打开了科技创新致富新路。

  以新科技武装农业,以新理念赋能农业,以新模式改造农业,从“新农人”带上“代表通道”的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农业的希望和未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