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贵州苟坝村振兴的“红色密码”
2022-07-22 08:5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林青岭 谢帅 李淼 记者 华贤东 周静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苟坝会议旧址。

  1935年3月,中央红军召开了著名的苟坝会议,成立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为成员的“新三人团”,全权负责指挥军事。苟坝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红军转危为安的重要转折点。今天,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定位“生态苟坝 和美红村”,深挖红色资源,积蓄红色动能,全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点。

  2021年以来,苟坝村建成11个红色美丽村庄项目。记者撷取其中几个现场挖掘的故事,探究蕴藏其中的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

  一条700米的民心路

  【现 场】 沿着苟坝村崭新的水泥路,从小湾组走到民主组,700米,青山悦目,鸟鸣悦心。记者和走在路上的老乡一样,脚步轻盈,越走越欢喜。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有两个导向,一是以群众需要为主,一是在建设中炼初心,这条路就是最好的体现。”苟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熊仕雄说。

  小湾组与民主组之间原来只有一条小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河,路窄危险,曾发生过孩子上学掉到河里的事故。孩子们走大路上学,须绕一个大弯。多年来,村民修路呼声强烈。村里动了几次心思,但限于土地、资金等因素,始终未能动工。

  得益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省、市政府十几个部门向苟坝村各派1名工作人员来村指导,村“两委”把群众修路的意见收集起来,请规划、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的同志协调解决。

  修好这条路,成为淬炼初心的试金石。为了这条路,有关部门现场办公、急事急办,压缩审批时间,很快取得突破,项目立项。动工后,村“两委”又组织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建设。两个月后,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修好了,还专门辟出人行道,确保孩子行走安全。

  这条路既是民生路,更是民心路。大伙儿打心底高兴,认为村“两委”办了实事。他们坚信疫情过去后,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民宿产业会迎来发展黄金期。

  【延 伸】 战斗力是这样来的。2021年,苟坝村“两委”换届后,年轻血液注入基层,村干部队伍得到充实壮大,村里设立了40个党员先锋岗,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此外,自2021年开展红村建设以来,上级部门在苟坝村派驻3名驻村干部和2名选调生,村里还与3家省级公司建立帮扶联系机制,帮扶力量得到极大充实。上面的干部下来了,本地的干部起来了,事情也就办成了。干部强,民心齐。换届当年,全村无一起群众上访,邻里矛盾纠纷仅5件,同比下降65%。

  一块被“放鸽子”的地

  【现 场】 苟坝海拔1200多米,是一块高山环绕的田坝,东有石牛山,西有崖头山、银屏山,北有马鬃岭。马鬃岭流出一道溪流,汇成白腊坎河。大山怀抱的核心区域,是一块500亩以上的坝区。贵州多山,面积较大的坝区,对农民来说是特别珍贵的宝贝。

  2014年,村里实行土地流转,将位于该坝区集中连片的200多农户的326亩地,流转给一家公司,发展精品果树,并商定公司给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流转费。但前两年,公司经营不好,果树也不种了,还拖欠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费。

  原本充满希望的大好事,这么一折腾,群众拿不到钱,怨气大,村集体也没收入。怎么办?

  2021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启动后,村“两委”听取群众意见,经规划部门认可,将“坝区土地治理”列入建设项目。村里争取到帮扶单位市人社局20万元资金,以及企业援助30万元,付清了拖欠农户的土地流转费。村里又租来挖机,一个月后,坝区土地恢复了原貌。

  村民怕吃亏,把地拿回去,准备各自发展种植业。村“两委”上门做工作,并通过换地等方式,重新流转回坝区300多亩地,赶上9月茬口,统一种上了油菜。村民郑兴刚告诉记者,他家流转了10亩地,流转费每年可拿8000元。

  一块被“放鸽子”的田,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今年3月,全村1500亩油菜花金灿灿地盛开了,其中坝区集中连片450亩油菜花最壮观,引来了不少游客观赏。苟坝村“菜园子”客栈负责人代兴会说:“土地治理不仅让干群关系更和睦,还为我们带来了游客。”

  红色+金色+绿色,苟坝村乡村旅游大爆发,目前已经发展1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行走在苟坝村,看到的都是村民的笑容,听到的都是游客的笑声。“回归水稻、油菜等传统种植,体现了我们坚持农村要保留乡愁的设计理念。”贵州大学参与设计的余压芳教授说。

  围绕土地“三权分置”,换届后的苟坝村“两委”按照“依法、自愿”原则,实行“房产中介式”土地经营权委托流转,推进“先付费、后集中、再流转”到“先集中、后流转、再付费”转变,改变群众自主流转、小农生产传统观念。目前,苟坝村《土地经营权委托流转合同书》已签订95%。流转后的土地,根据谁使用、谁受益、谁改造的原则和小变大、路相连、沟相通、宜机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现在已经进行土地整治1000多亩。

  【延 伸】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应着眼群众需求,不畏难、不避难,群众想做的事,应当抓紧做。建设资金是有限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必须聚焦群众眼里的急难愁盼。什么是群众盼望的事,群众最有发言权。项目开工前的设计规划阶段,村“两委”新班子双腿走起来、耳朵竖起来、本子掏出来,努力把群众的愿望变成现实。在村干部引导参与下,光是贵州大学建筑设计院规划团队就派了4批25人次到村蹲点调研,走访了900户农户,敲门听心愿,临风话桑麻,确定了19个建设项目。

  一盏特别的马灯

  【现 场】 苟坝村有一个红军马灯馆,保存着一盏特别的马灯。

  1935年,毛泽东同志拎一盏马灯,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来到周恩来同志的住处,说服他不要攻打打鼓新场,即今天的金沙县城。第二天,在周恩来等人的支持下,加上新的情报支持,会议终于决定取消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让红军及时避开了敌人布下的口袋阵,避免了一场劫难。

  马灯微光,照亮的不仅是光明之路,更是真理之路。马灯,已经成为苟坝村中心广场的巨大雕塑。灯光照亮的小径,被称为“真理小道”。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改造后的真理小道铺上了石板,抬眼望,绿意扑面而来,浓得化不开。

  这条路走一遍,大约10分钟。正值盛夏,萋萋芳草从小路边冒头并长高,顽强表达出它的生命力。走在伟人走过的路上,历史在往前延伸。今天的乡村振兴,依然需要敢于挺身而出、敢于坚持真理的品格。

  红色村里故事多、情谊长,风中水中流淌的,都是英雄传奇。去年7月,苟坝村“长征颂”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运用全息投影等技术,沉浸式再现爬雪山过草地等历史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很多游客当场洒泪。村里的老党员黄文汉动情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延 伸】 挖掘红色史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保护红色乡愁,是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重要使命。苟坝村围绕苟坝会议会址、周恩来和朱德旧居、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等红色资源,挖掘整理“一件羊皮袄温暖两代人”“苟坝1935”等红色故事、文艺作品,扎实打造红色旅游核心区,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综合旅游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