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追忆罗州仁青 > 要闻> 正文
追忆罗州仁青
他被山洪卷走了,留下一座“精神富矿”
2015-07-24 07:37:00


2013年7月,罗州仁青(右)和同事们在格尔登玛村抗洪,转移行动不便的牧民。 
  
当地干部群众沉痛悼念罗州仁青。

  

 
茸安乡党委书记杨晓飞指点罗州仁青落水的地方。  

  7月的川西高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可四川省阿坝县茸安乡格尔登玛村大学生村官罗州仁青再也看不见这里的美景了。就在6月底的抗洪救灾中,他不幸被山洪卷走,生命定格在28岁。这位藏族小伙子,以青春之躯为这个世界奉献了一座精神的“富矿”。

  追忆罗州仁青,有几个“为什么”始终在记者的脑海里萦绕:一个外地人,为什么能在阿坝最偏远最艰苦的乡村坚守5年?为什么他的离去,让那么多人肝肠寸断?记者的采访,就从寻找这些答案切入。

  搜救年轻的生命,全县“总动员”

  在距茸安乡格尔登玛村村部约30公里处,有一座仁青生前亲手修建的“幸福桥”,也正是这座桥,见证了仁青最为壮烈的时刻。牧民们的思绪再次被拉回到6月30日那个雨水伴着泪水齐飞的午后。

  尽管已经过去20多天了,但格尔登玛村书记尕让至今都没能从深深的懊悔中走出来。他自责的是,就是他6月28日的一个电话,断送了小伙子的性命。“这个电话真的不该打,他原本可以不回来的!”当晚,抽调在乡里帮忙的仁青接到尕让电话,得知村里突降暴雨、5户村民房屋被冲垮了的消息后,心急如焚,第二天天刚亮就冒雨赶回了村里。

  雨越下越大,山上的大水裹着泥沙滚滚而来,导致格尔登玛村十多处村道、桥梁被冲毁,牧民被困孤岛。紧急关头,仁青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动员,帮助240余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还帮不在家的牧民转移家中的贵重物品。

  由于处置及时,暴雨虽然冲垮了全村18户群众的房屋,40多户牧民家中进水,却没有造成一起人员伤亡。

  6月30日上午,更为严峻的现实摆在村干部面前:道路中断,通讯中断,食物也被淹了,被困村民吃喝成了问题,急需有人徒步到乡里求援。仁青第一个站出来,“我去。”村干部们最初不同意,“洪水、塌方不断,你又是高度近视,太危险了。”可一向好说话的他却出乎意料地“执拗”起来:“我是大学生村官,这是我的责任。而且我用手机拍了很多灾情的照片,我去汇报最合适!”

  最终,大家妥协了,村主任机机拍了板:“就仁青去吧。不过,路上太危险,我带几个人送你!”

  在往茸安乡的路上,雨越下越大。下午3点半,仁青一行走到“幸福桥”边,发现桥被洪水冲断了。于是,他们折返想办法过河,在一处河道相对狭窄的地方,他们砍了一棵树,搭起了“便桥”。湍急的河水中,便桥来回晃动着……原本是机机第一个过河,“我年轻,身子也轻,我先过去再拉你们!”仁青把机机挡在了身后。可当他爬行到河中央时,不幸发生了:一股山洪突然席卷而来,把他卷进了河里。同行的一位村民下意识地伸手去捞,机机也在第一时间跳进河里救人,可仁青在河水中只挣扎着冒了两下头就不见了。

  “仁青、仁青……”一行人沿河疯狂地追奔着,大声呼喊着。无奈之下,他们2个多小时急行翻越8座大山,爬上邻县红原县查尔玛乡一座有手机信号的山顶,拨通了求援电话。茸安乡党委书记杨晓飞听到电话里讲“书记,我们把仁青给丢了!”,一下子愣住了,随即跟县上联系。

  县委书记杨宏寿接到杨晓飞电话时,已经是晚上8点02分。他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开得很短,主题只有一个:搜救罗州仁青。并组建了搜救、后勤、联络3个小组,第一时间向下游的马尔康、金川两县发出协助搜救通告。

  晚上9点不到,由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长、组织部长和1名副县长带队,从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紧急抽调机关干部以及武警、民兵等130多人,星夜赶赴事发现场。沿途200多名基层干部群众自发加入搜救队伍。

  那一晚,对于很多参加搜救的机关干部来说,都是人生的一次考验。由于道路有几十处垮塌,只好调来挖掘机,挖通一小段,车子就往前开一小段。后来干脆弃车,在黑暗崎岖、湿滑且看不清路面的山路上一步步往前挪。

  “找到了、找到了”。7月1日下午3时许,搜救队终于在距离幸福桥约1公里处的河畔灌木丛中,找到了仁青的遗体。他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

  “这么好的小伙子,怎么就走了!”在现场,村主任机机放声痛哭:“宁愿死去的是我,他还年轻呀!”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聂 伟  
复制本文链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