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报网 > 专题 > 乡村振兴 村官践行 > 乡村文化振兴> 正文
山东峤山镇牛庄一村:让“孝文化”在乡村生长
2018-05-24 15:38:00

母亲节前夕,选调村官杨洪于(中)走访看望荆佩翠老人(右)。

 

  在山东莒县峤山镇牛庄一村,有一项专用基金——孝德基金,由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和包村企业共同筹措,用于资助村里7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村里规定,贫困老人的子女每拿出100元赡养费,孝德基金就补助20元。目前,全村有11位老人享受孝德基金。

  三月的一天,该村选调村官杨洪于和村书记康从莲前往村里的老人家中,发放孝德基金。

  他们来到村民荆佩翠家。20多年前,荆佩翠失足掉进深井,造成脊部骨髓断裂,成为重度残疾人,身体佝偻成90度,睡觉也不能平躺。可就是这样一位残疾村民,却一直照顾着瘫痪在床的公公婆婆,使老人安享晚年。 “老人活着的时候多照顾照顾,比死后烧纸磕头强多了。你有饭吃,而老人吃不好,心里就有负罪感,老人拉在床上、尿在床上,你不给收拾,就觉得伤天害理……” 荆佩翠一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善良和孝心。

  离开荆佩翠家,康从莲对杨洪于说: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却二十年如一日伺候瘫痪的公婆,真不简单啊。荆佩翠是咱们村孝老的榜样……”

  “康书记,咱们评她为村里的‘善行榜样——孝德奖’吧!”杨洪于及时向村书记建议,“通过倡导孝文化,推动咱们村的文明建设上一个台阶,形成以孝为特色的文明风尚。”杨洪于的建议得到了康从莲的积极回应。康从莲深知,在农村,孝最能感动人、打动人,在农村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孝善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面。

  由此,牛庄一村走上了以“孝文化”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3月25日,是牛庄一村党员群众的“议事学习日”。会上,与会党员群众一致同意将荆佩翠作为村里的孝德榜样进行表彰。设立“孝德奖”、每月举办一次“道德讲堂”作为制度定了下来。

  早在2017年底,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驻牛庄一村第一书记李希东就提议在村里深耕孝文化,让孝文化有仪式依托,有载体承接,更多探索村里孩子容易接受的形式和内容。去年11月26日,中国青年基金会和山东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在峤山镇中心初中举行,现场“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感动着家长和孩子,“孝”的种子种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倡导孝道,需要破解难题。村书记康从莲说, “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针对农村实际存在的子女在外,老人无法照顾;失去子女,老人无人照顾;家庭困难,老人无力赡养等问题,牛庄一村实施了“五位一体”的孝善养老模式,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呵护。

  “孝德基金+村级帮扶”。不断完善孝德基金,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同时,在村里设立养老帮扶小组,制定帮扶计划,开展邻里互助帮扶,及时发现老人所需并提供服务。

  “集中供养+居家养老”。依托峤山镇创新发展养老事业,改造提升敬老院设施的契机,动员独居老人入住敬老院。同时,针对部分老人传统观念重,喜爱居家养老的特点,实施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党员干部“公心行动”积分制考核,由专人定期了解老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邻里互助+公益岗位”。以社区建设“幸福院”为依托,设立互助养老工作站,以互帮互助增强邻里之间的和睦,同时设立公益性岗位,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无子女贫困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上门服务,为失能老人“解困”。

  “日间照料+社区关爱”。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各项服务,让贫困老年人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寄托。通过丰富多彩的居民文艺表演活动和社会募集活动,同步解决贫困老年人吃穿、娱乐问题。邀请卫生部门到社区、村,为老人开展健康体检等。

  “慈善救助+志愿服务”。全面推行“慈善互助、志愿服务”工程,由峤山镇五名大学生村官组成党员志愿者“先锋队”,动员各大企业、单位和志愿者参与,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杨涌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