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2018全国两会 > 两会动态> 正文
让古村落“活起来”,这些点子用得上
2018-03-23 09:12:00

  “要切实担负起历史文化薪火相传的责任,保护好先辈创造并留传给我们的这些珍贵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好我们的民族之魂、历史之根、文化之脉和记忆之链,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管是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在团组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部车间主任储小芹一直在呼吁,“要妥善保护传统自然村落,让古村落活起来。”

  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聚焦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并在扎实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散落的古村落古庄寨亟须保护

  “作为画家,我经常深入一些偏远地区,在少数民族村落、寨子里,我看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仍然真实地活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遗憾地发现,许多带有完整性、审美性和人文精神的古村落民居建筑,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正在被遗弃,逐渐倒塌。只有极少数幸运的村落,因新兴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保护和开发。

  杨飞云说:“在欧洲国家,具有古老文化的古村落、古城堡、古教堂、古王宫都属于现代旅游业、保存古文化、文化使用的最高级场所,被世界各地的人群争相寻访。而在中国,这样的古村落要多得多。因此,如何保护和激活这些逐渐散落的文化遗产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县油茶种植户卢玉胜也有着同样的思考:“古村落古庄寨是民居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更是传统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不能让这些瑰宝在我们手上消失。”

  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发展古庄寨

  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比照后,储小芹建议,根据自然村落建筑单体价值和实际情况,或保真、或修复、或完善、或置换、或拆除、或移建、或新建,实现有机更新,要以实现“五宜”为总目标,即宜居、宜文、宜业、宜游、宜农,打造让人常想、常来、常住的新农村。

  杨飞云建议,国家可以以市场调节的方式,依靠民间资本,并给予企业和个人一定的政策、资金和土地支持,对这些地区进行旅游改造。政府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文化聚集地,选择一些旅游条件较好、古村落密集、值得保护的地方做原样恢复性搬迁,开发一种新型的绿色旅游集中地,对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集中当地古村落中的民间艺人,抢救日渐失传的传统老工艺;保持传统的婚丧嫁娶节日礼仪,延续上千年建立起来的传统文化基因。

  保留乡村灵性和乡村本真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尚朝阳以信阳乡村建设和发展为例,讲了如何保留农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他介绍说,信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这里生态资源禀赋特别好,全市2336个行政村,因区位条件、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各不相同。“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我们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进行分类指导,不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作业,正是得益于我们突出地域特色,尽量保留地域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没有将农村变成城市的微缩版,所以信阳的美丽乡村建设搞得很成功,一大批美丽乡村如信阳郝堂等声名鹊起,其成功就在于保留住了乡村灵性和乡村本真。”

  尚朝阳说,在具体建设中,要注意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又立足实际、注重质量、从容建设。通过不断地丰富和创新,让信阳广大乡村文化“活”了起来,让美丽经济“亮”起来,使其转化为人们精神消费的热点、“众创”活动的重点、农民增收的亮点。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白锋哲 李海涛 刘久锋 李竟涵 高 雅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