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他”眼看大学生村官 > 大学生眼中的大学生村官> 正文
苏大学子历时5年调研揭示江苏村官的苦与乐
2012-09-20 11:16:00

  今年的暑假对于苏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大四学生谈伟来说是个紧张而忙碌的假期。他和本校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一起,在全省范围内调研了260多名大学生村官,这也是苏州大学师生连续第5年调研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些村官如今的生活现状怎样?他们的未来又将怎么发展?谈伟他们的这次调研或可提供部分答案。

  苏南苏北 村官定位不同

  谈伟告诉记者,今年他所在的团队分别到达了无锡市锡山区、灌南县和泗阳县。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苏南与苏北的地区差异直接导致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别。

  “苏南大学生村官的角色更像是行政助理,因为随着当地城市化进程加快,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以文书、文秘类辅助性工作为主。”谈伟说,“而苏北农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大学生村官的‘主业’仍然是创业。”

  与此同时,调研团队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虽然苏南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明显优于苏北同行,但是后者的“成就感”却不低。调研显示,58.5%苏北大学生村官对于自己当前的工作定位表示满意,而这个数据在苏南是47%。在苏北,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县市村官创业参与率甚至达到了100%。泗阳县李口镇大学生村官马勇的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但他联合其他大学生村官创办了宗泽文具有限公司,不仅带动了村级经济,他个人年底还能拿到几万块的分红。“当这些大学生村官感到真正为村里做了贡献的时候,那种愉悦的心情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高峰说。

  苏南村官 “本土率”较高

  调研团队在无锡锡山区的调研显示,当地招募的大学生村官“本土率”非常高。以锡北镇为例,接受问卷调查的51名大学生村官全部都是无锡本市人,其中来自本县的高达86.3%。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作安排也遵循“就近原则”,招募到的大学生村官会尽量被安排到自己村或者临近村工作。谈到这一现象,无锡市锡山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建东认为:“本土化选派可以避免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等问题,从而缩短大学生村官与当地环境的磨合期。”

  与之相对的是,在泗阳县和灌南县的大学生村官中,29.7%来自外地。调研团队在采访中得知,当地政府会依据本镇的财力对这些大学生村官的食宿提供补贴,为了减少大学生村官的孤独感,当地也会组织一些活动和培训。在上述两县,64.6%的受访大学生村官居住在乡镇集体宿舍,46.2%认为目前的食宿环境一般,34.5%认为自己在当地朋友不多。对此,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马德峰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当前要抓好选聘“入口关”的建设工作,注重大学生村官的到村适应度和工作胜任力的预判,而不是简单以本地人、外乡人为区分依据。

  留人留心 期待政策跟进

  “大学生村官确实在基层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给基层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在采访中,无锡市鹅湖镇鹅湖村姚书记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该市在“一村一名省聘大学生村官”的基础上,还特意增加了“村聘”大学生村官,即以村级财政全额支付工资、另行聘选的大学生村官。苏北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渴求度丝毫不亚于苏南。为了留住大学生村官,连云港市就提出“岗位留人、项目留人、感情留人”的口号,并配以众多优惠政策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访谈中,大学生村官们也普遍流露出对“政策进一步落实”的期待。有人提出,“我们表面看上去像公务员,却没有公务员的行政编制,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如果政府出台足够的优惠政策,放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是否会影响村官们安心扎根农村?“国家需要给予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身份上。”马德峰说。他指出,目前,国家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五条出路是明智之举,但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对留守基层、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扶持力度。此外,即使“出路”有了,还需要出台通向“出路”的分类培养路径及实施方案。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车婧
复制本文链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