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喜迎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 农业农村成就展示> 正文
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2018-09-20 16:28: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粮食连年丰收,肉、禽、蛋、奶、水产品供应充足,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更加保障有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广袤的田野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农业为我国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发挥了压舱石和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述: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丰收, 产能站上12000亿斤新台阶。农产品总体供应充足,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已逐步形成产能稳步提高、结构日趋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一、粮食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

  (一)全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11792亿斤;2013年达到12039亿斤,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4年达到12141亿斤,2015年达到12429亿斤,2016年达到12325亿斤。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2000亿斤,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均超过了98%,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10亿斤,同比增长0.9%。2016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364公斤/亩,比2012年增加10公斤/亩,增长2.8%,2016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7公斤,比2012年提高11公斤。

  (二)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1.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显著改善。2016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比2012年增加6844万亩,增长7.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3。

  2.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已超过5亿亩,每亩产能提高15%以上,可增产50-100公斤,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行、渠相连、路相通,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

  3.农田地力质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土壤肥力保护提升、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2016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6亿亩次,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提升。到2020年,力争全国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

  4.粮食良种。国家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快了新品种选育推广步伐,以京科968、济麦22等为代表的玉米和小麦品种,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培育推广了Y两优1号等亩产潜力过1000公斤的水稻和玉米品种。2016年全国新品种保护申请量2523件,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员国第一。种子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集中,经国家认定的57个杂交水稻、玉米制种大县的制种面积比重分别占全国的55%、70%。

  5.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4.15%、79.2%、83.08%,较2012年分别提高1个、10个和8个百分点。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继续提升,水稻机械种植率达到44.45%、玉米机收率达到66.68%,分别比2012年提高13个和24个百分点,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亮点。

  6.粮食植保。农业农村部积极开展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全力以赴“虫口夺粮”,每年挽回粮食损失1900多亿斤,有力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截至2016年底,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4亿亩次,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二、各类农产品供应充足

  (一)全国蔬菜、水果、茶叶产量。蔬菜、水果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不仅总量充足,而且品种丰富。世界上两个苹果中就有一个产自中国。茶叶总产量逐年上升,已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蔬菜、水果和茶叶产量分别达到79780万吨、28351万吨和240万吨,比2012年分别增长12.6%、17.9%和34.1%,年均增长3%、4.2%和7.6%。

  (二)全国棉花、油料、糖料产量。2016年,棉花产量为530万吨,生产向新疆优势产区聚集趋势增强;全国油料产量达到3630万吨,比2012年增加193万吨,增长5.6%,年均增长1.4%;糖料产量为12341万吨。

  (三)全国肉类、禽蛋、牛奶产量。2016年肉类总产量为8538万吨,比2012年增加151万吨,增长1.8%,年均增长0.4%。2016年禽蛋产量为3095万吨,比2012年增加234万吨,增长8.2%,年均增长2.0%。2017年上半年禽蛋产量达到1400.6万吨,同比上涨0.6%。2016年牛奶产量为3602万吨,比2012年减少142万吨,下降3.9%。2017年上半年牛奶产量达到1623.8万吨,同比下降1%。

  (四)全国水产品产量。2016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901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142万吨,同比增长4.1%;捕捞水产品产量1759万吨,基本持平。2017年上半年,国内水产品总产量2798.10万吨,同比上涨0.58%,增幅同比回落2.45个百分点。其中,水产养殖产量2302.43万吨,同比增长4.98%,捕捞产量495.67万吨,同比下降15.7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同比下降18.05%;淡水捕捞产量88.34万吨,同比下降3.52%。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一)生产结构进一步调顺

  1.针对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产不足需的问题。籽粒玉米面积连续两年调减,累计调减4000多万亩,价格逐步回归市场,产业链被重新激活,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粮改饲政策实施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改种面积超过1100万亩。大豆面积两年增加1600多万亩,国内供给明显增加。

  2.针对生猪生产波动、牛羊肉短缺、畜牧业养殖污染重等问题。2016年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乳品企业20强市场占有量超过50%。奶牛平均单产由2012年的5.6吨增至6.4吨,规模化牧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畜牧业生产实现了由分散养殖为主向规模经营为主的重大转变。

  3.针对渔业资源环境利用强度大的问题。启动洞庭湖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各地也积极开展水域滩涂养殖环境治理。2017年上半年水产品产量增速明显下降,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同比下降15.79%,渔业绿色协调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6年水产养殖与捕捞产量之比为74.5:25.5,养殖产量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0.8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

  1.农产品加工业。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0.3万亿元和1.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4.1%;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2:1,我国已从卖“原字号”农产品进入卖制成品的新阶段。

  2.都市现代农业。大中城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都市现代农业异军突起,催生出一批以先进生产要素集聚为内生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农业发展动力和业态日益多元。

  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全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一些地方的农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民房变成了客房、劳动变成了运动、产品变成了商品,已经成为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新业态新模式,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4.农村“创业创新”。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大量出现,重点发展规模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目前各类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700万人,其中80%创办的是农村产业融合项目,54%采用了互联网技术获取信息和销售产品,“引凤回巢”成为新趋势,创业创新成为新潮流。同时,创业有效带动就业,让当地农民“离土不离乡、离田不离家”,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三)品质结构进一步调高

  1.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制修订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截至2016年底,己制定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标准5724项,制定发布农业行业标准5494项;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1万多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县185个;全国有效期内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0.7万个。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范围扩大到152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08个品种、94项指标,基本涵盖主要城市、产区、品种和参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格率稳步提高,2016年达到97.5%,较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五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均保持在96%以上,2016年达到97.5%,全国多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命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107个。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的认证,2016年底全国已创建696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布在25个省(区、市),基地种植面积1.7亿亩,产品总产量达到1.1亿吨。

  3.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实施动物疫病净化行动,全国已经建成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示范场93个。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4个(海南、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广州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山东民和和福建圣农两个无疫小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4.加强动物源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制定并落实《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每年制定并组织实施当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定《全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实施质量抽检,推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国家兽药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实施兽药电子追溯监管,深入推进“二维码”系统建设。

  (四)布局结构进一步调适

  1.种植业。2016年,粮食主产区播种面积比2012年增长4.8%,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2.1%,比2012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总产量比2012年增长2.4%,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75.9%,比2012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棉花生产向新疆产区聚集,2016年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比重为67.8%,比2012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糖料生产向内蒙古、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集中,2016年产量占全国糖料产量的比重达到88.7%。

  2.养殖业。大力调整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布局,调减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规模2300万头,推动生猪养殖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大力推进大东北无疫区建设,“南猪北养”“蛋鸡南下”已经成为产业发展趋势。“两湖”地区水产养殖布局不断调整优化。

  3.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企。2016年全国各类专业村达到6万个,涌现出了一批以发展特色种养业、民俗产业、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镇。在此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创建了222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村镇和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五)“三区三园一体”建设

  1.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拟在全国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其中,稻麦口粮6亿亩,玉米4.5亿亩。

  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38亿亩。其中,大豆1亿亩,棉花3500万亩,油菜籽7000万亩,糖料蔗1500万亩,天然橡胶1800万亩。

  3.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按照“市场导向、标准引领、品牌号召、主体作为、地方主抓”的原则,突出“特色、质量、品牌、电商、双创”的关键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特色农业品牌。

  4.“三园一体”。“三园”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一体”指田园综合体。通过“三园一体”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2年增长47.4%,实际增长36.3%,4年间年均实际增长8.0%,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2年的2.88:1降至2016年的2.72:1。

  五、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一)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7.5%下降到2016年的32.2%。

  (二)农村居民人均肉、蛋、奶消费。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猪肉、蛋及制品、奶及制品消费分别达到18.7公斤、8.5公斤、6.6公斤,比2012年增长29.8%、44.6%、25.4%。

  (三)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2016年农村居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241部,比2012年增加43部。

  六、农村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一)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6年的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391万人。

  (二)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6年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4个百分点。

  (三)特色产业扶贫。贫困地区围绕“选准产业、打造龙头、创新机制、完善体系”的工作思路,引导农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贫困地区农户通过产业扶贫增收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个点左右。

  七、农业品牌化建设快速推进

  (一)农业品牌省部长推介。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品牌为要,创新举办“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活动,20位省部长提篮叫卖,倾情推介,社会反响强烈。

  (二)重大品牌活动。全国农业品牌创建热情高涨,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脱颖而出。评选出“中国十大茶叶品牌”“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2016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2016最具影响力30个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

  八、农产品流通体系日趋完善

  (一)田头市场。截至目前,已在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开展了40个田头试点示范,补足流通短板,探索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流通难题。

  (二)定点批发市场。目前,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总数771家,有200多家市场每日稳定报送农产品价格数据。2017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进一步发挥市场信息在指导生产、引导市场和服务决策中的作用。

  (三)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截至目前,启动了洛川苹果、舟山水产、定西马铃薯、赣南脐橙等13个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在带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作用凸显。

来源: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作者:霍然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