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扶贫 > 扶贫日记> 正文
安居才能乐业
2017-09-21 16:13:00

  2017年9月10日,星期天,阴

  炙热的夏天,在龙街村能碰上一个没有太阳炙烤的阴天,是极为难得的。

  虽然气温还是很高,但躲进云层后面的太阳,总算收敛了它的骄横,让待长的烤烟和给烤烟浇水的农户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但愿今日的阴天过后,天气预报中明后天的小雨能如期而至!

  按照计划,今天我和村总支书记要对部分实施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户进行回访。当然,在这个地无三尺平的的地方,骑他的摩托车出行是最佳的选择。二十分钟的骑行,我们到了独自居住在新庄村东面半山腰的罗应华家,这是我第3次到他家了。还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只有罗应华夫妇俩守着简陋的危房。墙体是用空心砖垒的,房顶是用石棉瓦盖的,为了防止石棉瓦被风吹走,就在屋面上压上石块和砖头。未曾填抹的房隙,在山风里呜呜作响。他自嘲的说,这样也就免得买电风扇了。根据当时了解,他家有5口人,妻子常年带病,刚结婚的儿子、儿媳不堪住在拥挤简陋的住房里和靠几亩山地度日,到广州东莞打工去了,只留下三位老人种点玉米,养几只鸡鸭留守度日。

  今天到了他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4间崭新住房。随着拴着铁链的守门狗的叫声,一位大腹便便的年轻女子从新房客厅里走了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原来她就是罗应华的儿媳,刚和丈夫从东莞回来,准备在老家待产。也许是对陌生人的羞涩,她没有更多的话,向她了解情况,总是摇头说不清楚。我们便按她说的地点,到村头地里找到了正在清理水窖的罗应华和他的儿子奎朝。见到我们,罗应华父子明显的显示出少有的热情,把沾满稀泥的双手在桶里随便的一洗,在腰间的衣服上一擦,掏出一包红河烟招呼我们。

  在随后的交谈中,我发现罗应华的精神状态和前几次相比,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前见他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默然的抽着烟,低着头,总是我们问什么他就答什么,言语神态中总能看到许多对生活的无奈。今天的他开朗了许多,也健谈了许多,说到家里的现状,他主动的说了起来。他说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新房,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真的太好了。他家兴建的房子,享受了扶贫政策,国家补助了6万,乡政府特殊补助了2千,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建大一点,就把儿子打工的积蓄拿了出来,想办法向亲戚借了一点,凑了一1.8万元,共计8万元,由施工队为他家盖起3间卧室,一间客厅,解决了几代人的住房。他说刚住进有天花板、贴了墙纸、铺了地砖的新房里,开始总睡不着觉,夜里醒来,就打开灯看看天花板,摸摸墙壁,怀疑是不是在梦里。

  告别了罗应华一家,我们又走访了几户农户。在回来的路上,有一个山包,恰好可以看到龙街村的全貌,我刻意的下车照了一张相。镜头里我看到了山间里的村落那一间间的青瓦白墙,不由得由有了许多的感慨。两年前,初到这一个偏远山村的时候,整个龙街行政村477户农户,1877名村民所居住的房屋60%以上都是盖的干瓦,为防风吹,在房顶上压石头,压砖块,很不安全。我还清楚的记得,2016年7月14日,龙街村一带遭受了暴风雨袭击,农作物受灾,许多农户的房屋受损,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瓦片被吹翻,石棉瓦坠落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在随后的扶贫工作中,我们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各级的关心下,对209户农户实施了个性化的危房改造,为5户像罗应华家一样的困难无房户实施了无房户住新房工程,最大程度的为龙街村的建档立卡户解决了住房困难。

  现在的龙街村,随处可见焕然一新的住房,村民们都露出由衷笑容。我记得有一个词叫“安居乐业”。我的理解是只有先安居才能乐业,在贫困的农村更是如此。首先要解决了贫困户的安居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家,就有了一个温暖的港湾。有了家的庇护,才会有更多的乐业的基础,有了家的召唤,才会有更多的致富的激情。

  此时,遥远的天边出现了一弯彩虹。山外,定是下雨了,我似乎嗅到了一丝雨的甜味。

  我想,龙街的雨也就快来了吧。有了雨,烤烟就该长了,玉米就出苗了,新抽苗的石榴就更莊了,满树的葡萄就该熟了。

  不是么?有了家,一切都会有的!(作者:云南大理弥渡牛街乡大学生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黄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