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扶贫 > 动态> 正文
亮剑!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2018-10-26 09:19:00

翟小丽

郑访江

罗雅宏

图为论坛现场

 

  原定下午5:30结束的论坛,因为发言者超时延迟了半个小时。就连20分钟的中场休息,大家也在相互刷微信、交流心得。10月17日,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承办、本报等单位协办的“贫困地区村官脱贫攻坚论坛”上,睿智金句频现,思想火花迸发,聚焦同一个话题:如何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演讲者中,既有国务院扶贫办的老领导,也有来自安徽、甘肃的市县委书记,更有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尽管他们角度各有侧重,但说的都是接地气的实招、硬招。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党组书记范小建给与会基层干部加油打气:“贫困村是检验基层干部能力水平的大考场。经历的困难越多,得到的锻炼就越多,增长的才干就越多,就越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拥护。”他勉励基层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无畏的勇气投身光荣而伟大的脱贫攻坚事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贫困地区村干部是脱贫攻坚的“操盘手”。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余向东介绍了该市“用村里人、办村里事”的做法。为保证村党组织带头人有决心投身脱贫攻坚、有能力抓好脱贫攻坚,宿州市在村两委换届中,对党组织书记人选提出“五不选”的要求,即年龄超过57周岁的,一般不再提名;扶贫工作成效不好的,不再提名;连任四届以上或任职20年以上、工作在本乡镇排名三星级以下的,不再提名;集体经济为零的,不再提名;村级信访多、问题多、矛盾多、群众意见大的,不再提名。经过严格审核,全市共有119名村党组织书记被取消连任资格。

  论坛现场,三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村干部应邀到会讲述了自身的扶贫故事,将论坛气氛推向了高潮,与会人员也毫不吝啬地将掌声献给他们。

  甘肃省庆城县蔡家庙乡大堡子村党支部书记翟小丽,摘得脱贫攻坚奋进奖,也是此次最年轻的获奖者。她告诉大家,脱贫攻坚一定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我为符合条件的44户贫困户争取到专项贷款,引导他们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拓宽了致富渠道。”她的一句“使命责任在肩头,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郑访江,身披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绶带,与大家分享了一年多来的扶贫经历,其中化解一位贫困户“老不信”村干部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位贫困户因不相信村干部免费提供牛犊的承诺,对发展暖棚养牛产业拒不配合。他对郑访江说:“你是外来人,我凭什么相信你?”为消除疑虑,郑访江当场拿出纸和笔,将承诺白纸黑字写了下来,并按上了手印,告诉对方“如果我办不到,你可以据此向上级反映”。如今,这位贫困户逢人便说,“郑书记是个靠谱人。” 还时常打电话让郑访江到家里吃饭。这件事,让郑访江深切地感悟到,跟群众打交道,必须言必行、行必果。“否则,一旦失去群众的信任支持,再好的想法也难以实现。”

  四川省凉山州谷莫村第一书记罗雅宏,是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他的发言围绕探索创新扶贫产业展开,村里通过采用“借羊还羊”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养殖黑山羊,户均年增收1600元以上。罗雅宏介绍,“借羊还羊”就是将有限的扶贫资金购得的小羊,先借给少数贫困户饲养,一年之后,通过繁殖养羊规模扩大后,让贫困户将当初借的羊还给村里,再提供给其他贫困户饲养。“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扶贫覆盖面,更避免了扶贫羊变成一锅‘羊肉汤’的尴尬”。该村还采用“借薯还薯”形式,实现人均种植特色马铃薯1亩以上,亩均增产约1000斤,人均增收600元以上的好成绩。

  台上发言声情并茂,台下听众神情专注。参加论坛的山西省吉县大学生村官杨晓表示,论坛给她带来的收获是全方位的,有情怀层面的、有理念层面的,也有思路做法层面的,对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奔富路增添了动力,提升了底气。正如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袁文先所说,“论坛定位精准,给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奉上了一份营养大餐。”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王书明 邱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