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面“千线”,下面“一针”。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不久前,《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已由中办正式印发,这为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南。从今天起,《党建周刊》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各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探索、新实践,敬请关注。
初春时节,重庆铜梁县巴川街道玉皇村果蔬基地已是一片嫩绿,温暖的阳光下,村民们正忙着在猕猴桃果园里除草。“去年,这种优质猕猴桃全村种了300亩,后年就可以挂果。”村党支部书记柏小林告诉记者,去年市里实实在在给基层“减负”,现在他们不用成天被追着盖章、填表报材料了,能腾出更多精力服务群众,带领村民谋发展了。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如何加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减轻工作负担加强工作保障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意见》,下大力气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强化基层工作保障,充分发挥村、社区的自我管理、教育、服务功能。
清理村居事务,为基层“松绑”
强化村和社区服务功能,从何处入手?重庆在调研中发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繁琐的行政事务大量消耗村、社区干部的时间精力,最根本的服务群众职能反而得不到有效发挥。由此,“减负”成为突破口!
减负前,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党委书记孙燕曾仔细整理过原来需要社区办理或委托办理的行政事务数量,结果发现竟多达201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只有10人,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孙燕坦言,以前,30多个部门都要在社区挂牌子,没地方挂只好收起来,谁来检查,就把谁的牌子拿出来挂上。
“压力山大”、“不堪重负”,采访中,许多村、社区干部谈到过去承担的繁琐事务,苦衷多多:有些事情根本就不该村、社区做,像摩托车安全、商品质量检查等,他们没有执法权,费力不说,也做不好;各部门要求建台账,抱出去能铺满会议室一大桌子,有时候一天有几个部门同时要报表;红章成了“万能章”,该的不该的都让盖一个……
减负、松绑,势在必行!去年以来,重庆对村和社区承担的各类事务一项一项组织彻底清理,既从源头上对136个市级部门延伸到村(社区)的各类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又组织38个区县从终端上对10997个村(社区)承担上级交办事项进行反向清理。结果让人吃惊:全市大部分社区承担事务在100项以上,有的多达200多项。
对此,重庆打出治理组合拳:其一,大力“减负”,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中央和市级政策文件有明确要求的,属于村、社区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予以保留,否则取消。其二,严格“控增”,建立村、社区工作事务准入制度,市级相关部门对延伸到基层的工作需逐项申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集体会审后,统一编制事务目录。其三,强力“规范”,清理整合对村、社区的各类考核评比;规范村、社区的挂牌和各类台账报表;规范印章管理使用。
通过清理,目前全市村(社区)负担普遍减少40%以上。记者在建北社区看到,现在就挂3块牌子:社区党委、居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孙燕告诉记者,这一段,社区正协调辖区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由于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居民,推进顺利,“我们本来就在最基层,服务群众才是根本。”